養精蓄銳 養好精氣神中醫6招 養生之道網導讀:炎炎夏日,許多人的精、氣、神都不足,要知道夏季養好精氣神,對身體健康的好處是非常多的,那麼該如何養呢?夏季如何養生?夏季養生注重什麼?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夏季養生保健養好精氣神6個有效方法,以及告訴你夏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中醫養生 養精蓄銳身體棒 夏日養好精氣神中醫6招 中醫藥古籍《內經》提到人體有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 2019年10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9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 需從「頭」開始 在忙碌的都市裡,簡單的頭部保健可以從一個小小的梳子開始。 女性壽命比男性長跟梳頭多有關? 梳頭養生的說法在古今醫學、養生、生活等各領域廣為流傳。中醫認為,頭部是人體的主宰,也是五官和中樞神經之所在,被譽為“精明之府、諸陽之會”,掌管著身體各個部位的健康。 梳頭的時候刺激頭部經絡和穴位,可以使頭部毛孔張開,排泄邪氣的同時疏通經絡。隋朝名醫巢元方早就提出:梳... 2019年10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閱讀全文
秋季養生採用中藥泡腳最適宜 秋季養生一定要注意防燥防寒,若稍有不注意就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在秋天使用中藥來泡腳不僅僅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還能有效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中藥泡腳是通過溫度和藥物利用皮膚的御邪、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針對局部及全身的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有相當一部分人一進入秋冬季節,就會出現手腳冰涼、咳嗽等症狀。養生保健專家提醒大家,為了預防這些毛病的出現,一進入秋天就應該... 2019年10月1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7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三理」養生說 我國古代中醫保健養生側重生理養生;近代主要講生理和心理養生;當代則特別強調生理、心理和哲理養生。這“三理”養生,反映了中醫養生不同層次的3種效應觀。 第一層是生理養生。古人養生,注重四道:一是動養之道,就是適度鍛煉,可活動筋骨,疏通氣血;二是靜養之道,就是適當休息,可減少消耗,怡神健體;三是食養之道,就是均衡營養,可使飲食有節,二便通暢;四是居養之道,就是起居... 2019年10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 教你掌握睡夢養生要領 養生之道網導讀:電影《盜夢空間》裡有這樣一個場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扮演的主角柯布以夢的形式進入另一個角色的思想中,告訴對方:“我知道怎麼樣找到你腦子裡的秘密,我清楚你所有的把戲!”其實,與電影展現的奇妙想像一樣,人們自身亦有辦法為自己“解夢”。當然,與電影不同的是,我們能做的是“盜夢”養生。 中醫解夢 每個人都要做夢,夢與之俱來,隨之而去... 2019年10月1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妙招好用不花錢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玄妙的養生之術。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不花錢的中醫養生妙招。 抖身治慢性病 抖一抖軀體,在氣功中叫做“斗翎”,即倣傚倦鳥棲枝,振羽翼、渾身顫動,用以去疾解乏。堅持“斗翎”練習,可改善血液循環,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 具體方法:挺胸直立,兩足分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雙腿微屈,軀體有節... 2019年10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 不要小看了倒春寒 俗話說“春捂秋凍”,意思是說春秋兩季氣候變化快,往往身體無法快速適應氣溫的變化,因此,春季不宜過早的減少衣服,秋季也不適合過早的增加衣服。 春季養生講究“春捂”,也就是當氣候從冬季進入春季時,應該注意保暖,不要受涼,如果過早地減去棉毛衣服,寒氣就會乘虛而入,傷及人的陽氣,傷風、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會纏身難愈。 “春捂”應該注意什麼? ... 2019年10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閱讀全文
經絡養生項目有哪些方面 人體的奇經八脈隱含著眾多的玄機,而且一些針灸穴位還可以治療百病。現在也新興了很多經絡養生項目,那經絡養生項目有哪些方面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下經絡養生的十四個項目。 經絡養生項目的簡介: 1、子午流注十四經絡是根據時辰、臟腑、經絡、陰陽和五行四級對應中醫理論研發的神奇的養生項目,根據氣血運行規律從肝膽、肺大腸、脾胃、心小腸、腎膀胱到心包三焦,先從任督、肝膽開始調理。 2、使用的經絡元... 2019年10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閱讀全文
揭密中華千年養生術中的精髓和秘訣 養生之道網導語:健康長壽是人們自古以來的夢想。現在很多人都談養生,可是我們究竟如何養生呢?其實在千年的古代就已經有了養生秘訣,而且是被堪稱為中醫養生秘訣中的精華,今天鳳凰中醫將帶你一起瞭解古代養生,和您一起分享中華千年養生術中的健康秘訣。 足浴養生法 “足浴”即用熱水泡腳。祖國醫學的經絡理論認為,五臟六腑自足三陰經(脾、肝、腎)始,踝部以下有66個... 2019年10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注重整體和諧 整體性是中醫思維的最突出特徵,是中國傳統養生保健文化重整體和諧的系統自然觀在中醫學中的體現,是中醫學對人體疾病診斷、施治的出發點。中醫學的整體性思維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把人體的五臟六腑等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繫、制約、作用、影響並相互包含、相互映射的有機系統;二是把人體臟腑病變診治與地理環境、氣候、四時變化等自然因素聯繫起來進行考慮。對於養生保健,這兩大方... 2019年10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