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 | 養生知識網


 



腳底按摩的5個好處及11種方法

 腳底按摩的5個好處及11種方法
養生導讀:腳底按摩,是很受大眾歡迎的一種養生方法,它的好處多多,腳底按摩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能改善睡眠、養生美容。其實腳底按摩不需要到足療館,今天教你腳底按摩的11個方法,在家也可以給自己的雙腳做個“SPA”! 相對於整個人體來說,腳部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人的雙腳卻有整個人體器官的反射區,所以,按摩腳底是一種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 腳底按摩的5大功效 1、促進血液循...



如何有效緩解運動疲勞

 如何有效緩解運動疲勞
養生之道網:戶外運動由於體力的大量消耗,很容易造成身體疲勞,那麼戶外運動後如何有效緩解運動疲勞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如何有效緩解運動疲勞,看看吧。 1、整理運動 運動中心肺工作量大,血液將大量氧氣運輸到心肺,如果運動結束,突然停止,心肺功能會突然下降,這不僅讓輸送到心肺的氧氣含量減少,更重要的是無法將更多的代謝廢物從體內排出。 戶外運動結束後一定要進行10~15分鐘的整理運動,包...



6貼心建議 做好瑜伽前準備

 6貼心建議 做好瑜伽前準備
養生之道網導讀:瑜伽作為一項很好的養生保健運動在練習時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此練習瑜伽要小心謹慎,練習瑜伽前準備工作不可少。那麼,如何做好瑜伽前準備工作?練習瑜伽注意事項有哪些? 6貼心提示 做好瑜伽前準備 向練瑜伽者提個醒 : 1、對練習者的飲食沒有特別規定。可以將胃的一半裝食物,四分之一存水,其餘四分之一保持空缺,即吃得不要太飽,以免感到沉重和懶散。練瑜伽前後一個小時內不要用餐,...



厚樸除口臭

 厚樸除口臭
口臭令很多人煩惱。據最新一期的美國《農業及食品化學學報》報道,中藥厚樸可能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之一。 口臭的形成,多與細菌在口腔內分解蛋白質,產生含硫的化合物有關。因此,及時清除這些細菌有助於口臭的治療。雖然西藥中的抗菌藥能殺死細菌,但也會產生令人不快的副作用,如牙齒著色等。而大量研究證明,厚樸能治療感冒、發燒、頭痛,並能抑制引起潰瘍的細菌,而且只有極小的毒性和不良反應。某口...



耳鳴、耳聾5款食療方

 耳鳴、耳聾5款食療方
【黃精聰耳粥】    配方: 黃精15克,茯苓15克,葛根10克,糯米150克。 製法: 將上四味加水浸泡30分鐘,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 健脾益氣,升陽聰耳。 用法: 早晚分食。 【葛根參茶】   配方: 葛根15克,太子參15克,綠茶葉10克。 製法: 將葛根、太子參和綠茶放入茶杯內,開水泡荼。 功效: 益氣健脾,升清聰耳。 用法: 代茶頻飲。 【紅枸杞紅花酒】    配方: 枸杞子50克,...



吃素減肥易得結石 應如何防範?

 吃素減肥易得結石 應如何防範?
白領日常工作繁忙,導致她們形成了不少壞習慣,這正是令她們被結石盯上的的罪魁禍首。 五大惡習“吸引”結石 一、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白領不在少數,有的是因為早上趕著上班,來不及吃,有的是為了減肥,不願意吃。這一看似尋常的生活習慣卻是導致結石病的重要原因。據保健專家介紹,不吃早餐誘髮結石病的幾率相當大。這是因為人體在經過夜晚的長時間睡眠後,需要在早晨攝入食物來補充能量,...



寶寶不能遺漏的疫苗

 寶寶不能遺漏的疫苗
帶寶寶注射計劃內疫苗最省心,反正規定要打,不打的話,幼兒園都沒法上,所以不用考慮該不該打的問題。再說,這些疫苗都是安全的,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另外,也不用擔心錯過時間,醫院會及時通知你的。所以,你只需要注意寶寶身體好不好,打完後不要有什麼反應,就可以了。不過,有些問題,你最好還 是瞭解一下。   我國計劃免疫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藥膳食療方法治老年人的感冒

 藥膳食療方法治老年人的感冒
對年老體衰、體弱多病的長者,在感冒一開始就必須要提高警惕。老年人感冒的各種療法中,飲食調養簡便易行,是一種較好的輔助療法。下面介紹一些食療方法。 肺氣虛症:除感冒的共同症狀外,臨床以惡風(或惡寒)、發熱、咳嗽、氣短為主要特徵,舌質淡,苔薄白,脈浮虛。藥膳方:大雪梨一個,川花椒50粒,麵粉50克,冰糖30克。將梨削去外皮,在其表面均勻地戳約50個小孔,把川花椒逐個按入孔內。麵粉加適量水...



孕婦可以泡腳嗎

 孕婦可以泡腳嗎
養生導讀:孕婦可以泡腳嗎?俗話說“養樹需護根,養人需護腳”,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用熱水泡泡腳,既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又利於睡眠。那麼孕婦可以泡腳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孕婦泡腳注意事項。 孕婦可以泡腳嗎 孕婦泡腳注意事項 一、用溫清水泡腳 可在睡前,孕婦用溫清水泡腳,水溫應控制在35攝氏度左右,不宜泡得出汗,否則易引發心慌,只要感到舒適即...



靜心方能養生 中醫養生方

 靜心方能養生 中醫養生方
靜心養生的精髓是靜神。歷代醫學名家也極力倡導“靜神以攝生防病”的觀點。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恬者,內無所蓄;淡者,外無所逐;虛無者,虛極靜篤,臻於自然,就是說在思想上要保持內心清靜安寧,不貪求妄想,就可精神健旺,預防疾病。宋金時代河間學派的創始人劉完素也強調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悉去&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