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防衰五要旨 中醫養生學說之所以長盛不衰,行之有效,是因為其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形成,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強調整體性,善於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 一、保養精、氣、神 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 精,泛指人體一切營養物質,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精主要由腎來管理,常常有&... 2021年02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閱讀全文
針灸是怎樣通過穴位來鎮痛的 摘要:經絡表面有360個針刺點,又叫穴位,這些點可以平衡和儲存流動的氣。氣指一種在經脈中運動的看不見的能量或者電磁能。針灸可以調整氣的運行,通過經脈管理身體的各個系統,如神經、免疫、循環系、肌肉等等。針灸可以影響氣在管道和器官中的運動,從而調節氣、血、津液、神經、免疫、臟腑功能等等。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內有14條看不見的經絡,能運行氣血,聯繫臟腑,溝通內外,是貫串上下的通路。 ... 2021年02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閱讀全文
冬天吃白蘿蔔 增食慾促消化 養生之道網導讀:冬天吃白蘿蔔,增食慾促消化。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冬天吃白蘿蔔,增食慾促消化,一起來看看冬天吃白蘿蔔的8大好處。 冬天吃白蘿蔔的8大好處 1、增食慾、促消化 白蘿蔔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 2、緩解便秘 有便秘症狀,可以煮食;積腹脹,消化不良,胃納欠佳,可以生搗汁飲用;噁心嘔吐... 2021年02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6 ℃ 次 閱讀全文
揪痧是什麼 揪痧的操作方法 養生導讀:揪痧,是將中指和食指彎曲如鉤狀,蘸水夾揪皮膚,造成局部瘀血。施行本法時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在民間稱之為"揪疙瘩"。施行本法時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揪痧療法靈活,可根據病情選擇施治部位,頭痛、發熱、身體乏力,自己可以給自己揪,故揪痧也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自我療法。 中醫裡,揪扯皮膚的方法被稱為揪痧或扭痧,可以看作是刮痧的一種簡單變形,揪痧是指在身... 2021年02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5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價值的三大法寶 理論 療效 傳承 養生導讀:中醫,是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下面一起來瞭解下中醫價值的法寶。 中醫價值的三大法寶 中醫的研究對象是自然人體及其生命過程 中醫學所研究的對象是人體,包括與西醫一致的人體解剖結構及其... 2021年02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針灸看李麗霞 火針傳奇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針灸是古傳到至今的,療效也是仁者見人的。今天,就來看看李麗霞的火針傳奇。 中醫針灸看李麗霞 火針傳奇 火針,一種神秘、神奇的針灸技法。 一根特殊合金製造而成的火針,在酒精燈的火焰下逐漸由黝黑轉為通紅,當針尖通紅髮亮之時,李麗霞醫生迅速提起火針,在病人的穴位上飛快地“點”了起來,隨著火紅的針尖刺破皮膚,趴在床上的病人不時微微蹙眉。 “點”過幾... 2021年02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閱讀全文
關注孤獨症 中醫可針刺 針對自閉症患兒表現的睡眠障礙、語言交流障礙等症,中醫外治法配合服用中藥,可起到較好的療效。 針刺頭部穴位 我國歷代醫學文獻對於經絡與頭的關係早有記載,如《靈樞·邪氣藏髒病形篇》中稱“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經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空竅就包括顱腦和腦髓,《針灸大成》中稱“首為諸陽之氣,百脈之竅……百脈皆歸於頭”,說明全身經絡與頭的關係很密... 2021年01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閱讀全文
女人健康巧養生 中醫六大保健措施最關鍵 你有著自己的養生妙招嗎有著自己自己的養生之道嗎且你的養生之道是正確的嗎能夠讓自己健康長壽嗎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著許多細節是可以起到保健的功效的,養生的保健措施可是有許多,只是到底有哪些措施可以起到養生的功效呢? 一、養生措施 —— 日嚥唾液三百口,使你活到九十九 中醫理論認為,唾液在體內化生為精氣,為生命須臾不可缺少的物質,具有強腎益腦... 2021年01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艾灸治療陽氣虛衰夜間尿頻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水,司開闔,膀胱貯藏尿液,故夜間尿多尿頻多責之於腎與膀胱,實為陽氣虛衰所致。素體陽虛或年高久病致腎陽不足,封藏失職,膀胱失約,中醫艾灸治療陽氣虛衰夜間尿頻。我們來看看治療的方法。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水,司開闔,膀胱貯藏尿液,故夜間尿多尿頻多責之於腎與膀胱,實為陽氣虛衰所致。素體陽虛或年高久病致腎陽不足,封藏失職,膀胱失約,攝納無權;或命門火衰不能溫煦... 2021年01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
春天春捂也要適度 養生之道網導讀:冬盡春來,萬物復甦,春天悄然而至。在我國很多地方特別是東北地區都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民間一句古話,其實也是一條養生保健諺語。因為“春捂”既是順應陽氣生發的養生需要,也是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適當“春捂”,能養生防病。 初春天氣變化無常,極有可能引發感冒。上年紀的人還易患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統疾病,這些病又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2021年01月2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