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痧是什麼 揪痧的操作方法 | 養生知識網


 

A-A+

揪痧是什麼 揪痧的操作方法

2021年02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5 ℃ 次

養生導讀:揪痧,是將中指和食指彎曲如鉤狀,蘸水夾揪皮膚,造成局部瘀血。施行本法時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在民間稱之為"揪疙瘩"。施行本法時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揪痧療法靈活,可根據情選擇施治部位,頭痛、發熱、身體乏力,自己可以給自己揪,故揪痧也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自我療法。

中醫裡,揪扯皮膚的方法被稱為揪痧或扭痧,可以看作是刮痧的一種簡單變形,揪痧是指在身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揪扯皮膚,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醫理論,刮痧可以起到活血化淤、疏通經絡、理筋整復等作用。從西醫的角度看,體表細小血管中存在較長時間沒有代謝循環的血液,受到外力擠壓後,血管破裂後血液滲入周圍細胞組織,產生輕微的創傷反應,既能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又能調動人體產生應激反應,使神經、循環、激素、免疫、排泄等系統活躍起來,增強人體的抗能力。

揪痧的操作方法

揪痧的操作方法

1、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臥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膚。

2、操作者將中指和食指彎曲成鉤狀,蘸水後去夾扯起一部分皮膚向前揪,然後急速放開還原,依上述手法連續向一定方向擰扯,重複往返數次,以所扯皮膚處發紅或發紫發黑(發痧的嚴重程度表現)但沒有皮膚破損為止,此時常發出“叭叭”的清脆響聲,由於外力的夾、擠作用,可將皮下毛細血管夾破,使血液滲出組織間,造成局部瘀血。

3、一般在局部夾揪20次左右,以皮膚出現瘀痕為度。揪痧時,由於夾痧的作用,對皮膚有較強的牽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使施治處皮膚潮紅,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現瘀血後,則患者週身舒展。本法適用於皮膚張力不大的頭面部及腹、頸、肩、背部等處。

揪脖子

揪脖子簡單易行,對著鏡子就可以對自己進行揪痧操作。揪痧時,將中指和食指彎曲如鉤狀,蘸水或蘸唾液後,夾起脖子側皮膚向前擰扯,然後急速放開還原,依上述手法連續重複往返數次,以所扯皮膚發紅或者發紫發黑(發痧的嚴重程度表現)但沒有皮膚破損為止,蘸唾液相比蘸水揪則更容易出痧並可以減少揪痧時的疼痛感。

另外要注意痧條要揪的美觀整齊,粗細相同,長短適中,距離均勻,痧條與痧條之間要清晰並且空隙無痧點,給人以美的印象。同時,揪過痧後要放下思想包袱,不必含羞,敞開衣領大大方方的走到人群中和大街上,這樣心情反而更舒服,還能帶給別人視覺上的衝擊和享受。

揪痧注意事項

揪痧注意事項

1、痧痕一般5~7天自動消退,在前一次揪痧所留下的痧痕沒完全消退前則不要急於再揪,這樣容易使痧痕長時間不消退,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煩惱。

2、揪痧時和剛揪完痧後揪處皮膚會出現火辣辣的疼痛感,並且痧條摸上去會有鼓鼓的感覺,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3、一般發痧嚴重者痧條會出現紫黑色的泡。

揪痧時,由於夾痧的作用,對皮膚有較強的牽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使施治處皮膚潮紅,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現瘀血後,則患者週身舒展。本法適用於皮膚張力不大的頭面部及腹、頸、肩、背部等處。

標籤:【揪痧】、【揪痧的操作方法】、【刮痧】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