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法】 | 養生知識網


 



中醫養生保健之道的灸療法

 中醫養生保健之道的灸療法
 我國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遠古人類知道用火的時候。“灸”字早在《說文》一書中解釋作“灼”,意思是用火灼體,借熱力給人體以溫熱剌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透熱、擴熱、傳熱、溫補以防治疾病之目的。 灸法所用原料很多,但以艾葉為主。艾葉芳香,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正如《名醫別錄》說:“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景岳全書&...



慢性腰痛的拔罐療法

 慢性腰痛的拔罐療法
    慢性腰痛又稱腰肌勞損,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而引起的慢性疼痛。臨床表現為長期、反覆發作的腰背疼痛,時輕時重;勞累負重後加劇,臥床休息後減輕;陰雨天加重,晴天減輕;腰腿活動無明顯障礙,但部分患者伴有脊柱側彎、腰肌痙攣、下肢牽涉痛等症狀。一般分為風寒濕困、腎氣虧虛、氣滯血瘀3型。     一、風寒濕困     (一)...



外擦療法可療肩周炎

 外擦療法可療肩周炎
(1)外擦驗方 藥物組成:生川烏12g,生草烏12g,乾薑12g,細辛8g,威靈仙6g,鳳仙花8g。紅花6g,川芎4g,桂枝7g,獨活8g,尋骨風6g,樟腦15g,松枝6g,大黃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沒藥12g,全蟲6g,土元6g,山茱萸10g,麻黃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當歸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諸藥粉碎...



髖關節扭傷的推拿療法

 髖關節扭傷的推拿療法
    1.患者俯臥位,醫生於患髖後、外側行法、按法、掌揉法使肌肉放鬆,之後患者仰臥位,於腹股溝處施以指揉法、掌揉法、捋順法以緩解疼痛。     2.根據患肢長短情況,選用以下手法: 1 患肢假性長於健側者,可選用以下法: A.屈曲復位法:   患者仰臥位,雙下肢伸直。醫生立於患側,一手(以虎口)按扶髖部前方,另一手握其踝上部,握踝之手順患肢方向向下輕牽,在...



腎陽不足茶療法

 腎陽不足茶療法
腎陽不足,中醫又稱腎火弱。腎元陽不足並伴有氣血不暢的人,會在秋冬季節感到四肢極度寒冷,尤其以腿腳為甚。實踐表明,採用植物中藥與茶葉配伍用來當茶飲,對腎陽不足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菟絲子茶  菟絲子12克、綠茶3克。先將菟絲子搗碎,加冰糖適量,入杯中用沸水沖泡,10分鐘後,即可飲服。此方具有補陰益陽、固精縮尿、起痿止遺功效。可治療男子不育、房事低下和肝腎陽虛的消渴症,久服...



拔罐療法時間探討

 拔罐療法時間探討
       拔罐療法是以各種罐具為工具,利用燃燒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狀態而吸附於體表一定部位、腧穴、經絡或患處等。通過熱能、負壓產生一定的物理作用,使被治療的部位溫度增高,壓力增大,加快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祛寒、除濕功效,達到通經活絡、調暢氣血的生化效應. 宙於拔罐療法是用罐具通過熱能或負壓能直接吸附於人體體表而產生治療...



月經先期的刮痧療法

 月經先期的刮痧療法
    月經先期系由氣虛不固或熱擾沖任,導致月經週期提前7日以上,甚或半月餘一行,並連續兩個月經週期以上的月經病,亦稱月經超前,經行先期,經早等。     月經先期的臨床表現是月經提前7天以上來潮,並非偶然1次,需連續出現2個週期以上。月經先期臨床上分為血熱內擾和氣不攝血兩個證型。     一、血熱內擾     (一)症狀    ...



刮痧療法 活血化瘀

 刮痧療法 活血化瘀
中醫刮痧治病歷史悠久  早在戰國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多處論述到“布炙以熨”、“撫以布”,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刮痧療法 ,但是可以看出刮痧療法的雛形。有關刮痧最早的文獻記載於晉代葛洪《肘後救急方》,該書卷七《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中記載沙虱侵入人體後出現皮膚發疹並伴有寒熱疼痛、百節強等症狀。清代郭志邃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痧症專著《痧脹玉衡》,較為系統地總...



皮膚針療法

 皮膚針療法
       皮膚針為叢針淺刺法,是以多支短針淺刺人體一定部位(穴位)的一種針刺方法。它是我國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針法的發展。《靈樞 · 官針》:“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毛刺者,刺浮痺皮膚也。”皮膚針法可以“...



失眠的刮痧療法

 失眠的刮痧療法
    【概述】 失眠是指臟腑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導致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病證,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本病又稱不得眠、不寐。 【病因病機】 1、情志所傷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肝郁化火,邪火擾動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過極,心火內熾,心神擾動而不寐,或由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虛生化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