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頸肩腰腿痛 應該時常多動動
養生之道網導讀:頸肩腰腿痛是當今社會最為常見的一種症狀了,尤其是對於久坐的人群來說,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如果不能好好的治療,很容易引發一些疾病,到時候後悔就晚了,那麼頸肩腰腿痛怎麼辦呢?如何治療頸肩腰腿痛?怎麼樣預防頸肩腰腿痛?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改善頸肩腰腿痛的方法。
頸肩腰腿痛 要防就要動
頸肩腰腿痛在生活中很常見,特別是久坐辦公室的人更易發生。現在給大家介紹幾個改善腰腿痛的妙招。
頸痛防治 聳肩動頸
左顧右盼法
通常取坐位,身體自然放鬆,特別是頸部肌肉要放鬆,正視前方,隨著視力的平行線左右交替,緩慢轉動頭部,通常先“左顧”,後“右盼”,反覆10次。
聳肩動頸法
身體呈坐位或站立位,兩足分開距離與肩等寬,肩頸部自然放鬆,做由下向上聳肩動作,同時兩肩臂可向後做牽拉活動,往返10次。
肩痛防治 搖肩爬牆
搖肩法
站立時兩腳呈稍息姿勢,比兩肩略寬,肩部自然放鬆,以患側肩關節為中心,肘關節屈曲,由前向後或由後向前,作環形運動。一般每次做搖肩動作50~100次,初期可做50次,中、後期做100次,由慢漸快。
爬牆法
取站立位,兩足分開略比肩寬,面對牆壁,用病側四指扶牆,沿牆壁持續向上爬行,使上肢高舉到最大限度;或手抓粉筆,將每天上爬的高度畫道橫線,做個記號,逐漸增高,每天30次。
腰痛防治 叉腰旋轉
叉腰旋轉法
取站立位,兩足分開距離與肩等寬,兩手叉腰,以腰臀部為中心,做左、前、右、後、左呈圓形的搖晃動作,再向相反方向運動,範圍由小到大。
前俯後仰法
兩足自然分開,全身放鬆,尤其腰部肌肉放鬆,兩手叉腰,先做向前彎腰動作,前俯30次,而後做後仰動作30次。做前俯後仰時切忌太快,尤其是患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慢做。
腰部側屈法
上法做完後,體位仍同上,兩手仍是叉腰,做左、右側屈腰部活動,通常先向左側,後向右側,要求做左右側屈曲活動時,以最大限度為好,每次30次。
腿痛防治 踢腿壓腿
旋膝搖髖法
站立,呈稍息姿勢,腰部彎曲,雙手掌心按在雙膝關節上方,順時針呈圓形旋膝30次,然後向反方向呈圓形旋膝30次。而後再身體站直,按同上方法搖髖30次。
蹺腿蹬足法
站立或仰臥,下肢自然放鬆。先抬起右下肢,接著屈膝屈髖,用左手捏握住右足趾部,然後做蹬足伸腿動作。
踢腿壓腿法
緊接上法,先將健側下肢抬放在高於下肢的桌凳上,然後用上半身的壓力向前做彎腰、壓腿動作20次。再將患側下肢抬放在桌凳上,用上半身的壓力向前做彎腰、壓腿動作20次,最後分別做踢腿動作20次結束。
踏足收勢法
以上三法做完後,用踏足法為收勢而結束。具體方法是取站立位,全身放鬆,先抬右足,反覆交替,原地踏足20次,要求抬足時腿面與軀幹呈90度。
頸肩腰腿痛的治療方法
治療宜採用腰部推拿按摩手法,宜以腰圍固定腰部,靜臥硬板床休息,適當進行功能鍛煉。亦可配合熱敷、理療、針灸、局部封閉及內服活血化瘀、祛風通絡之劑。
藥物療法
療法:以消炎鎮痛為主,目前常用的口服藥物有如下幾種:非甾體消炎鎮痛藥、肌肉鬆弛劑、輔助性鎮痛藥、中成藥、維生素類藥等。
缺點:大部分消炎鎮痛藥物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明顯,患者較難接受。
療法:以鎮痛、消炎、興奮神經肌肉和鬆解粘連為主。常用的有低、中、高頻電療,超短波,短波療法等。
缺點:花費較昂貴,不適合普通人群長期使用。
手術療法
療法:多採用椎間融合技術或腰椎間盤切除方法。
缺點:技術相對複雜,容易造成創傷,恢復期長,並可能帶來併發症。
中醫治療
腰腿痛多因扭閃外傷、慢性勞損及感受風寒濕邪所致。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指出,腰腿痛與腎虛、風邪入侵有密切關係。思華堂認為,寒勝則痛,寒主凝滯,氣血不通,經脈不暢,不通則痛,這一連串的病理改變都可導致腰腿痛。此外,腰腿部位受到損傷性刺激亦是導致此症的重要原因。舒絡止痛貼治療腰腿痛,採用中醫骨科醫學的整體觀念,一方面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快速緩解患者的腰腿部疼痛;另一方面,其藥用成分滲入經絡,能調節人體神經內分泌,激發人體自主的、多層次的生理調節功能,從源頭上解除腰腿痛病症。
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經常受到風、寒、暑、濕、燥、火六邪的侵襲。中醫認為:“寒勝則痛,寒主凝滯,氣血不通,經脈不暢,不通則痛,這一連串的病理改變都可導致腰腿痛”。為此,生活起居,工作學習的環境要乾燥,溫暖,特別不要睡臥在寒冷潮濕的地上,淋雨後要及時更換衣服。劇烈活動和出汗後不要立即沖冷水澡,冬季的睡床要溫暖,農村可睡火炕,城市可用電熱毯,這些都可以起到預防和治療腰腿痛的雙重作用。
關於頸肩腰腿痛的健康常識
1、脊柱椎間盤有何作用?
1保持脊柱的高度,維持身高,隨著椎體的發育,椎間盤增高,以此增加了脊柱的高度。
2連接上下的兩個椎體,並使椎體間有一定的活動度。
3使椎體表面承受相同的力,當椎體間有一定的傾斜度時,通過髓核半液態的成分分解壓力,使整個椎間盤承受相同的壓力。
4由於彈性結構特別是髓核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壓力作用下可發生形變,使加於其上的力可以平均向纖維環及軟骨板的各個方向傳遞。
5是脊柱吸收震盪的主要結構,起著彈性墊的作用,使由高處墜落或肩、背、腰部突然受力時,通過力的傳導與自身變形可緩衝壓力,起到保護脊髓及機體重要器官的作用。
6維持側方關節突一定的距離與高度。
7保持椎間孔的大小,使神經根有足的夠的空間通過椎間孔。
8維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不同部位的椎間盤厚度不一,在同一腰椎間盤其前方厚,後方薄,在胸椎則前方薄,後方厚,使脊柱出現腰椎向前凸,胸椎向後凸的生理曲線。
2、落枕是怎麼回事?
中醫所謂的落枕或失枕,原意是指睡眠時頭離開了枕頭而引起的頸背部疼痛和頸部活動障礙。較多的落枕患者是緣於睡眠姿勢不良,枕頭過高或過低,枕頭軟、硬程度不當。當頸椎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過屈或過伸的固定位置時,頸部一側的肌群就會處於過度伸展狀態而導致其痙攣。如果此時頸背部再受風寒侵襲,則更容易造成頸背部氣血凝滯,經絡痺阻,使局部肌筋強硬不和,活動欠利。西醫將這一頸部痙攣、強直、疼痛所致的頭頸部轉動失靈、活動障礙為主要症狀的疾病,稱為斜方肌綜合征或頸肩背部急性纖維組織炎。
3、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症狀有那些?
1腰部疼痛: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都有腰痛,有些病人可在有明確的扭傷或外傷後出現,但有的病人卻無明顯的誘發因素。腰痛的範圍比較廣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時重時輕的鈍痛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樣銳痛,平臥時疼痛可以減輕,久坐或彎腰活動時疼痛加重,疼痛可使腰部活動受限。
2一側或是雙側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可在腰痛發生前出現也可在腰痛發生後或同時出現。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後側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嚴重者可呈電擊樣疼痛。為了減輕疼痛,患者往往採取屈腰、屈髖、屈膝、脊柱側彎的保護性姿勢。放射痛一般發生在一側下肢,即髓核突出的一側,少數中央型突出患者可出現雙側下肢放射痛,一般一側輕,一側重。下肢放射痛的直接原因是因為突出物及其代謝產物對神經根的刺激。
3下肢麻木及感覺異常:下肢麻木的發作一般在疼痛減輕以後或相伴出現,其機制主要是突出物的機械性壓迫神經根的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麻木或是感覺減輕退區域與受累的神經根相對應,下肢的感覺異常主要是發涼、患肢溫度降低,尤以腳趾末端最為明顯。這是由於椎盤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引起下肢血管收縮的緣故。
4肌力減弱或癱瘓: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根很嚴重時可產生神經麻痺而致肌肉力量減弱甚至癱瘓。據青島希敏骨科醫院劉洪強院長講:這多為腰4/5椎間盤突出,腰5神經根受壓麻痺所致,表現為伸踇力或屈踇力下降,重者表現為足下垂。
5間歇性跛行:患者行走時,隨著行走距離的增加而加重腰腿痛的症狀,在休息一段時間以後又可行走,再走相同的距離又出現相同的症狀。這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後繼發的產生腰椎狹窄所致。
6馬尾神經症狀:中央型的腰椎間盤突出,若突出物較大或椎管狹窄,可壓迫馬尾神經,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排尿排便無力,女性可有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痿。
4、哪些人易得腰椎間盤突出?
1年齡因素:本病多發於25-50歲的人群,佔整個年齡段是人的青壯年時期,但是腰間盤的退化已經開始了。
2性別因素:腰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男性。這是由於男性在社會工作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比例大於女性,腰椎負荷亦長期大於女性,從而導致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機會也較多。
3職業因素:腰椎間盤突出為常見病,廣泛的存在於各行各業中,但仍以體力強度較大的產業多見。此外,長期處於坐位工作的人,亦有相當大的比例患腰椎間盤突出病。
4環境因素:長期工作或居住於潮濕及寒冷環境中的人,比較容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
5其他因素:某些腰椎先天性發育不良的人,如患脊椎側彎、先天性脊柱裂等疾病的人,同時並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機會也較多。此外,如孕期婦女,由於特殊的生理原因,導致體重突然增長,加之肌肉相對乏力及韌帶鬆弛,亦是誘發本病的危險時期。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以上盤點的這些緩解頸肩腰腿痛方法,很實用很有效哦,大家應該照著做做,這樣身體會更加健康的!
標籤:【頸肩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