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味養髒方法 《素問·宣明五氣》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五味適度護五臟,五味偏嗜傷五臟。五味具體如何分入五臟呢?我們又如何保護五臟呢?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如何保護五臟。 甘入脾 甘入脾,也就是說脾主甘味,因此脾氣虛、脾經弱時,適當多吃點甘味食物,可補益脾胃。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 2019年06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健身——太極拳 “太極”出自我國古代哲學論著《易經》的陰陽八卦學說,始見於陳搏、周敦頤的“太極圖”,此圖表示宇宙及萬物都是由對立而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的物質組成。“太極”寓有無限大和無限小的意義,具有圓(渾然一體)和遠(遼闊無邊)的特點,陰陽二氣平衡,互根、消長,不斷運動,無休無止。太極拳正是以這種理論為依據,講求動靜、陰陽。形體外動,意識內靜。形動於外,則分... 2019年06月21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換季兒童保健要點 導語:夏秋換季時節氣溫逐漸轉涼空氣乾燥,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小兒形質未充——臟腑機能尚未發育完全;稚陰稚陽——抵抗力相對虛弱;易寒易熱——對環境變化反應敏感,都決定換季時應格外注意小兒飲食穿衣和服藥等方面。 講衛生防腹瀉 寶貝秋季有時突然拉肚時,疾病質以屬“寒”者為多,因為寶貝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容易著涼,如果碰巧吃不衛生食物,尤其是沾有&ldqu... 2019年06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要護齒 養腎是關鍵 齒,乃人體最堅硬之骨骼,具有支撐面部的作用,還有主司咀嚼,幫助發音的生理功能。中醫學認為,正常人的牙齒潔白潤澤且堅固,是腎氣旺盛、津液充足的表現。因為腎主骨生髓,髓乃腎中精氣所充,而“齒為骨之餘”,即齒與骨同出一源,故牙齒亦為腎中精氣所充。正如《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中說:“齒者,腎之標,骨之本也。”葉天士在《溫熱論》中也明確指出:“齒... 2019年06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4 ℃ 次 閱讀全文
乳腺增生中醫有何治療方法 乳腺增生是需要女性重視的一種婦科疾病。專家表示乳腺增生的中醫治療是有很多方案的,但是要想取得更為有效的改善效果,就要注意乳腺增生治療時的針對性。 乳腺增生的中醫治療方案要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展開,一般可以分為幾種不同情況,首先。屬肝氣鬱結型的,宜疏肝理氣,化痰散結。第二,屬肝腎陰虛型的,宜調補肝腎,化痰散結。第三,屬沖任失調型的,宜調理沖任,溫腎平肝。 在談乳腺增生的中醫治療時... 2019年06月1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3 ℃ 次 閱讀全文
產後回復 中醫教你傳統的「產後藥浴方」 民間有用艾草、姜皮、雞血籐煲水給產婦洗澡的風俗,這些東西能用嗎,具體又是怎麼用呢? 我在這裡推介一些有效的傳統藥浴方,以使之能達到清潔身體效果的同時,又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舒緩神經肌肉疲勞的為最好。 生薑煎液生薑150克,洗淨,打碎(保留姜皮),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20~30分鐘成3000毫升姜水,待溫熱時洗頭(不能加入冷水調溫)。可在產後1周時間,出汗較多,頭髮汗漬,清潔... 2019年06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7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認為亞健康已是不健康 曲黎敏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教授,她說,中醫認為亞健康已經是不健康了。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介紹,亞健康的概念是20多年前由前蘇聯科學家提出來的,是患者表現出的以疲勞為中心的反應遲鈍、頭暈目眩、情緒不穩定、關節酸痛等的症狀群。簡而言之,就是身體不舒服,但是西醫檢查指標上顯示不出來。而在中醫看來,亞健康表明人的身體、體格、情志、精神等出了問題。 曲黎敏舉例說,有人把爬樓梯時常... 2019年06月0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2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對肺痿的認識是怎樣形成的 肺痿,系咳喘日久不愈,肺氣受損,津液耗傷,肺葉痿弱,臨床表現以氣短,咳吐濁唾涎沫,反覆發作為特點。 肺痿之病名,始見於仲景的《金匱要略》,該書對肺痿之義及臨床特點,列為專篇進行論述。如《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說:“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該篇對肺痿吐涎沫而不咳... 2019年06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4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改善生活質量 趕走亞健康 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也就說是用來預防疾病的,對於亞健康也一樣。現代生活工作壓力的變大,使得很多人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對於他們來說,預防亞健康非常的重要,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醫究竟是怎麼幫我們做到這一點的。 養生是中醫治未病的重要內容。唐代大醫家孫思邈比較科學地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 2019年06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4 ℃ 次 閱讀全文
急性腎炎的中醫療法 醫食同源,藥食同根,此為千秋古訓。唐·孫思邈言:“安身之體,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可見古聖醫者,對藥食保健認識之深。特別是飲食菜餚,人人食之,人人愛之,它既能給人以營養,又能防病去病。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千百年來刻意追求的目標——健康與長壽,已逐漸變為現實。21世紀,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健康已經成為不容忽... 2019年06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2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