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肺痿的認識是怎樣形成的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對肺痿的認識是怎樣形成的

2019年06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4 ℃ 次

      肺痿,系咳喘日久不愈,肺氣受損,津液耗傷,肺葉痿弱,臨床表現以氣短,咳吐濁唾涎沫,反覆發作為特點。

      肺痿之名,始見於仲景的《金匱要略》,該書對肺痿之義及臨床特點,列為專篇進行論述。如《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脈證治第七》說:“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該篇對肺痿吐涎沫而不咳的病機及其治療原則,也作了初步的探討,如說:“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

      隋·巢元方對本病的成因、轉歸等作了進一步探討。如《諸病源候論·咳嗽病諸侯》說:“ 肺主氣,為五臟上蓋,氣主皮毛,故易傷於風邪,風邪傷於腑臟,而氣血虛弱,又因勞役大汗之後 ,或經大下而亡津液,津液竭,肺氣壅塞,不能宣通諸髒之氣,因成肺痿”。巢氏這一論述,對肺痿的成因,明確認為是外邪犯肺,或勞役過度,或大汗大下之後,津陰虧耗,肺氣受損,壅塞而成。並指出咳吐涎沫之爽或不爽,小便之利或不利,咽燥之欲飲或不欲飲等,與療效轉歸都有關聯,如該篇又說:“咳唾咽燥欲飲者,必愈;欲咳而不能咳,唾干沫,而小便不利者難治”。

      唐·孫思邈《千金要方·肺痿》則本《金匱》將肺痿分為熱在上焦及肺中虛冷二類,認為“ 肺痿雖有寒熱之分,從無實熱之例。”在治療上概要為虛寒可用生薑甘草湯、甘草湯;虛熱可用炙甘草湯、麥門冬湯、白虎加人參湯,對《金匱》的治法,有所補充。

      明·王肯堂將肺痿分別列入咳嗽門和血證門論述,如《證治準繩·諸氣門》說:“肺痿或咳沫 ,或咳血,今編咳沫者於此,咳血者入血證門。”《證治準繩·諸血門》還認為:“久嗽咯血成肺痿”。同代,戴元禮在《證治要訣·諸嗽門》中提到:“勞嗽有久嗽成勞者,有因病勞久嗽者, 其證往來寒熱,或獨熱無寒,咽干嗌痛,精神疲極,所嗽之痰,或濃,或時有血腥臭異常。”戴氏所指勞嗽之臨床表現,與肺痿有相似之處。

      清·李用粹結合丹溪之說,對肺痿的病因病機、證候特點、辨證論治作了簡要而系統的歸納。如《證治匯補·胸膈門》說:“久嗽肺虛,寒熱往來,皮毛枯燥,聲音不清,或嗽血線,口中有濁唾涎沫,脈數而虛,為肺痿之病。因津液重亡,火炎金燥,如草木亢旱而枝葉萎落也。治宜養血潤肺,養氣清金,初用二地二冬湯以滋陰,後用門冬清肺飲以收功。”張璐在其《張氏醫通· 肺痿》按喻嘉言之論,將肺痿的治療要點概為:“緩而圖之,生胃津,潤肺燥,下逆氣,開積痰, 止濁唾,補真氣”等七個方面,旨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復肺之清肅。”這些證治要點, 理義精深,非常切合實用。此外,對肺癰和肺痿的鑒別,及其治法異同,也進行了分析比較,如說:“肺癰屬在有形之血,血結宜驟攻;肺痿屬在無形之氣,氣傷宜徐理,兼潤肺燥。然肺雖燥而多不渴,勿以其不渴而用燥熱之藥,此辨證用藥之大法也。”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肺病源流》進一步對肺痿的用藥忌宜作補充,他說:“其症之發,必寒熱往來,自汗,氣急,煩悶多唾 ,或帶紅線膿血,宜急治之,切忌升散辛燥溫熱。……大約此症總以養肺,養氣,養血,清金降火為主。”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肺痿的認識,唐以前多作為一個獨立的疾病論述;唐以後則多列入咳嗽門中,尤與久嗽、勞嗽合論;也有將肺痿肺癰並列者。在證候分析方面,雖有虛熱虛寒之分,但總以虛熱佔絕大多數。在病因探討方面,較一致的認識是,起病早期多由外感而得,病久不愈, 或因誤治等耗傷津液所致。

標籤:【形成】、【怎樣】、【認識】、【肺痿】、【中醫】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