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之「五彩平衡」養生法 導語:五彩繽紛的生活環境和飲食中的五味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中醫專家指出:酸、甜、苦、辣、鹹等飲食五味調配得當則可健體益身。 中醫理論認為:心屬火,紅色和苦味入心。紅色具有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和增強血液循環、促使神經系統興奮的作用,苦味具有解除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益腎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 肝屬木,青(綠)色和酸味入肝。青綠色可調節體內平衡,消除緊張情緒,起鎮靜作用,... 2019年05月1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2 ℃ 次 閱讀全文
病起源於過用 中醫解讀日常勞作過猶不及 對於體力勞動者,應該盡力不要過度勞累;對於不進行體力勞動的人,則應進行適度的鍛煉,以便養生保健,減少疾病。因為生命在於運動,適度運動可以舒展氣機,流通氣血,通利關節,使人體動作協調,放鬆緊張情緒,愉悅心身。然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運動養生的好處,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實行運動鍛煉。那麼,中醫是怎樣認識運動不夠,或者過度運動對於人體的危害的呢? 中醫認為,“病起於過用&r... 2019年05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
夏季防空調感冒 中醫教你兩招 夏季防空調感冒 中醫教你兩招 高溫酷熱的夏季到來了,人們又紛紛開啟了空調對抗炎熱。這樣就很易得空調感冒,防空調感冒的夏季疾病。中醫教你兩招! 專家提醒,室內外溫差大,體虛的朋友身體調節功能差,容易受涼,受涼後外邪可能趁機侵入人體,引起感冒打噴嚏,甚至誘發哮喘、“老慢支”發作。這正是有些人老感冒的原因之一。 預防感冒的防感冒操 按迎香、風池穴 動作:按摩迎香、風池... 2019年05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1 ℃ 次 閱讀全文
合理用藥 三款治胃下垂的中醫食療小偏方 下面介紹三款食療偏方,雖不如藥物、手術那樣直接,但對改善胃下垂症狀十分有益。 一、豬肚黃芪湯 原料:豬肚1只,黃芪200克,陳皮30克。 做法:將豬肚去脂膜,洗淨;黃芪、陳皮用紗布包好放入豬肚中,麻線紮緊;加水文火燉至豬肚熟,再加適量調味品;趁熱食肚飲湯,分4次2天食完。5隻豬肚為一療程。 食療功效:豬肚黃芪湯可補中氣,健脾胃,行氣滯,止疼痛,對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之胃下垂,頗有功效。 二、... 2019年05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閱讀全文
肺部病證的中醫護理方法 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覺心悸動、心慌不寧,甚至不能自主或脈跳三五不齊的病證。西醫學中的各種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狀腺機能譏進、貧血等病中以心悸心慌為主症時,屬本病辨證範疇。 1、 病因病機 多由內傷因素導致心的氣、血、陰、陽的虧虛,失調,或血脈瘀阻而造成心中悸動不安。 (1) 先天稟賦不足、臟腑虛弱;或久病失於調養,或失血過多;或思慮傷脾,氣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氣、心... 2019年05月0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 中醫經絡養生是現在經常聽到的一種說法,很多人對此還不是非常的瞭解。其實中醫經絡養生的方法是通過經絡操能活躍全身經絡,把人體臟腑的功能趨於平衡,使我們身體從亞健康向健康狀況轉化的方法。一般中醫藥養生三步曲是:“食療養生、經絡養生、中藥養生”,從而達到:“天人合一、陰陽平衡、五臟調和、氣血通暢”的四大功效。本文主要介紹的是中醫養生中的按摩篇。 ● 按摩四總穴&mda... 2019年05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4 ℃ 次 閱讀全文
濕疹的中醫診治 臨床表現 1.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損表現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種。 (1)急性濕疹: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或水腫性紅斑,還可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邊界不清,合併感染時可出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2)亞急性濕疹: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或本病遷延所致,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間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3)慢性濕疹:多由急... 2019年05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7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訣竅 助你開發智力 “智”是一切成功的起點,是通向成功的大門。人人都渴望智慧,但如何才能獲得“智”呢?在《靈樞·本神》中有這麼一段話,非常耐人尋味: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這段話的大體意思是說:心裡產生的各種想法(但還未決定的)叫做意,意已經決定了的叫做志,為了志而反覆打算叫做思,將思條理化,制定由近及遠的實... 2019年04月2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7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巧治小兒營養不良 祖國醫學中的“疳症”說的就是這類疾病。這裡的“疳”有兩層含義: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兒無節制地吃肥甘厚膩,損傷脾胃,形成疳症,說明它的病因;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氣液乾涸,形體羸瘦,說明它的症狀。 一般症狀 兒童營養不良最早出現的症狀是體重減輕,消瘦,皮下脂肪減少,皮膚毛髮乾澀、彈性小,面色焦黃,精神不振,活動減少,肌肉無... 2019年04月28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按耳法強身健體 中醫認為,耳與臟腑、經絡、腺體的關係密切。人體任何部位發生病變,都可通過經絡反映到耳廊的相應部位上來。如果經常鍛煉雙耳,對局部按摩,拉引刺激,可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和組織間的代謝,調理人體各部及臟腑機能,達到健身強體的目的。 (一)捏揉耳尖法:用雙手食、拇指肚捏、揉、抖耳尖端半分鐘,有鎮靜、止痛、清腦等功能。 (二)捏彈耳垂法:以雙手食、拇指肚,分別提揉雙耳垂,先輕輕捏揉... 2019年04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