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 養生知識網

 



中醫解說:如何看舌頭準確辨別體虛症

 中醫解說:如何看舌頭準確辨別體虛症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解說:如何看舌頭準確辨別體虛症,體虛症、概括起來不外體虛、陽虛、血虛、陰虛四種類型,根據虛症的不同類型應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補虛藥。中醫認為觀察舌頭變化,就可瞭解你的體質,下面我們一起瞭解中醫如何從舌頭辯別各種體虛症呢? 常見病症一:“氣虛濕毒” 據專家介紹,氣虛濕毒是廣東人比較常見的身體問題。 人...



中醫妙方保養肺臟

 中醫妙方保養肺臟
 中醫認為,“肺為嬌髒”、“肺主皮毛”,風寒濕邪容易侵犯肺臟,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患者可以結合自己的體質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調養預防。 食療調養 容易感冒者 可選用黃芪姜棗茶。取黃芪30克,生薑6克,大棗10克,蘇葉12克,煎湯代茶飲。具有益氣、散寒、祛風的功效。 容易咳嗽者 可選用桑葉沙參茶。取南沙參15克,桑葉12克,菊花、杏仁各10克,薄荷6克,桔梗、生甘草各5克...



高血壓病的中醫食療

 高血壓病的中醫食療
食療方: 1.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適量代茶飲;或芹菜250克,紅棗10枚,水煎代茶飲。 2.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先將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砂糖煮粥。每日服2次,可作上、下午加餐用,不宜空腹服,7~10日為一療程。 3.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為稀粥。每日服1次,7~10日為一療程。 4.蓮子15克,糯米30克,紅糖適量。...



四種婦科病一定要看中醫

 四種婦科病一定要看中醫
 中醫治療月經不調,往往先採用週期療法,減少出血量,再調節卵巢的功能,根據女性在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的氣血陰陽情況來調節,如果能夠堅持,用中醫治療效果更好。 婦科疾病作為一種女性特有的疾病,很多女性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且婦科疾病可大可小,有些很輕微的,可能自己調理一下就沒什麼事了,可是有些如果你不及時治療的話,就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對於不同的婦科疾病,中醫和西醫有著...



中醫按摩的9類手法

 中醫按摩的9類手法
       養生導讀:中醫按摩成為一種時尚的按摩手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推崇中醫按摩。那麼你知道按摩手法有哪些分類嗎?下面為大家講講按摩的分類及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醫按摩九類手法的概述:           1.  按法:用指、掌、肘或肢體的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約3...



有降脂作用的中醫食療

 有降脂作用的中醫食療
中醫歷代養生學家都非常重視食粥養生保健。清代養生學家曹慈山專門為中老年人設計了一套粥譜,對後世影響很大。中國古代詩人陸游寫了一篇有名的頌揚食粥的詩:“世人各個想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吾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粥食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佳品,粥食水谷相融,易於消化,補益脾胃,又是多種“文明病”很好的輔助療法。 隨著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



中醫面部美容—刮痧

 中醫面部美容—刮痧
 女性注重顏面的問題,總是為面色萎黃、曬斑、沒有光澤、毛孔粗大等問題煩惱,換著各種化妝品,裡三層外三層地往臉上塗抹,大家回過頭來仔細想一想,為什麼身上的皮膚鮮少有長斑和皺紋,大量的化學制劑的所謂化妝品難辭其咎。血液吸收這些化學制劑後,污濁加重,血流減緩,在皮膚表面留下了我們深惡痛絕的“歲月痕跡”。 不防來試試中醫面部美容---刮痧 試試自然美容法,刮痧來疏通面部經絡...



中醫支招養發秘籍

 中醫支招養發秘籍
世界衛生組織將頭髮健康列為第九個健康問題。“發為血之餘,血盛則發潤,血虧則發枯”,中醫認為“腎其華在發”。一年四季中,秋季是頭髮最為脆弱的季節。如何從內外著手,解救頭髮於水火之中? 頭髮干黃分叉 症狀:頭髮乾枯發黃,不順、無彈性、無光澤。 中醫支招:健脾胃,補氣血 中醫常說“女子以血為本”,顯示出氣血充盈對於女性來講至關重要。當失眠、精神緊張、不恰...



中醫安神鮮橘生薑白蜜粥

 中醫安神鮮橘生薑白蜜粥
鮮橘生薑白蜜粥主要是使用鮮橘汁,生薑汁白蜜汁和粳米製成。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說,粳米能養 胃氣、長肌肉;《食鑒本草》也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壯 氣力的良好功效。   成分:鮮橘汁30毫升,生薑汁10毫升,白蜜汁40毫升,粳米100克。 過程:粳米煮畢,臨熟時下橘汁、薑汁至粥熟,然後下白蜜。   作用:驚恐不安,心煩不眠,多夢易驚,口苦目眩,煩躁不安...



治療消化不良和腹瀉 中醫如何認識且處理

 治療消化不良和腹瀉 中醫如何認識且處理
 中醫對消化不良、腹瀉是如何認識的? 消化不良、腹瀉多歸屬於中醫的“胃痞”、“腹痛”、“嘔吐”、“洩瀉”等病症中。“胃痞”是指胃脘部痞悶滿脹不舒的一種自覺症狀,一般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腹痛”是指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發生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症。“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胃中之物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