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 養生知識網

 



耳針 中醫針灸的神秘分支

 耳針 中醫針灸的神秘分支
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意思是指耳朵是人體重要經脈匯聚的地方。中國古時候的醫家就發現,在耳朵上面有好多點,用細針刺這些點(也即是耳穴),能減輕或消除某些病的症狀。後來,慢慢就形成了針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耳針。 王不留行籽貼耳穴,能起到治病或者保健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但具體怎麼操作?如何找到有效穴位? 耳針療法易於掌握,操作簡便,應用廣泛,尤其對各種疼痛,急性炎...



目得血而能視 中醫如何護眼

 目得血而能視 中醫如何護眼
眼睛反映五臟情況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目得血而能視”。意思是說,五臟六腑的精氣上升到眼睛,眼睛得到血氣的滋養而能看到外界景物。所以,在中醫看來,眼睛與各個臟腑都有著密切聯繫。比如眼瞼屬脾,眼白屬肺,大小眼角的血絡屬心,黑眼仁屬肝,瞳孔屬腎,它們正好像五個輪子,輪輪相扣。 針灸 針灸治療近視,主要取眼周、四肢以及背部的穴位,通過刺激這...



中醫五液凸顯出你的身體狀況

 中醫五液凸顯出你的身體狀況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博大精深,中醫以調理為主,但是由於西醫的衝擊慢慢開始被人所遺忘,人們忽視了中醫,但是中醫的理念卻不能被人們忽視,小編帶大家來瞭解下中醫五液。 淚,為肝之液 肝開竅於目,肝血及肝之津液充盈,溢於目竅則為淚。淚少而眼干,為肝陰血不足,應滋肝養血。忌惱怒,宜清補。 建議:用野菊花、桑葉煎水熏洗。 老年人氣血虛弱、肝腎陰虛,常會流淚不止。 建議:滋補肝腎,補氣養血。 ...



中醫推拿的作用

 中醫推拿的作用
     中醫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滑利關節。《素問·血氣形志篇》中說:“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素問·舉痛論》中說:“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說:“因跌扑閃失,以致骨縫...



中醫如何治療急性腎炎

 中醫如何治療急性腎炎
根據其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中醫治療急性腎炎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 )祛風利水、內外分消。適應症:起病初期,惡寒,惡風,發熱,咳嗽,頭痛,尿量少,全身浮腫以腰以上為著。苔薄白,脈浮緊或沉細。常用處方為越婢湯合五皮飲加減。 (2)疏風清熱、涼血解毒。用於具有風熱表現的病人:發熱,不惡寒,常有咽喉腫痛,尿少色赤,肉眼血尿。脈滑數或細數,舌質紅,舌苔薄黃。常用處方為銀翹散加蟬蛻、白殭蠶、...



中醫體檢讓亞健康顯形

 中醫體檢讓亞健康顯形
據尹主任介紹,現在很多人由於長期工作,勞累過度,或是生活習慣不良引起頭暈頭痛、疲倦乏力、胸悶氣短、少氣懶言等症狀,到醫院檢查又沒有什麼器質性病變,而從中醫角度來講,這時人體已經出現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衡了,也就是說正處於亞健康狀態。假如能及時調整和干預,當事人就能恢復到健康水平,而如任其發展,則會使臟腑功能損傷加重,並出現氣滯、痰濕、瘀血等表現,進而導致嚴重疾病的發生。...



中醫詳解腿部刮痧

 中醫詳解腿部刮痧
 中國醫學有許多流傳千年的民俗自療法,刮痧就是其中一種廣為民間應用的非藥物療法的生活醫學,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復健醫學”的一種方式。中醫強調的是一種“氣”的醫學,肉眼雖看不見,但卻具有功能在體內運作。依中醫理論而言,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身體的各個器官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且具備自控調節的系統。而我們的皮膚更在身體自控調節系統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那是...



中醫按摩 幫你甩掉哮喘

 中醫按摩 幫你甩掉哮喘
 哮喘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患有哮喘的人群不在少數。每年一到換季時候,由於空氣變得更加乾燥起來,而且空氣中的懸浮顆粒也大量增加,引發了許多哮喘患者的病症,使得該病人群特別恐慌。現在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怎樣防治哮喘。 小兒哮喘治療比較棘手。除了服藥、打針、功能鍛煉、調節飲食等措施之外,經常按摩也是較好的方法。按摩可調節神經—內分泌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哮喘發作。 ...



老年人低血壓中醫療效好

 老年人低血壓中醫療效好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而實際上,低血壓對老年人的危害同樣嚴重。據門診統計,患有頭暈、乏力的中老年婦女中,低血壓者約占1/5。   老年人一旦得了低血壓,採用中醫治療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人參6克、麥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後服用,每日1劑,連服1周。   2.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開水浸泡代茶飲,連服10~20天。   3.黃精30克、黨參30克、炙甘草...



4大中醫經絡反射區的養生方法

 4大中醫經絡反射區的養生方法
       養生導讀:中醫經絡養生博大精深。中醫經絡在人體也有四個反射區,瞭解這四個重要的反射區對於我們的養生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下面,一起來來學習一下人體的四大養生反射區的保健方法。   養生反射區          人體內臟反射部——背部區          中醫養生認為背為足太陽膀胱經、督脈所過之處。足太陽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