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大腸經 | 養生知識網


 



中醫拔罐常用的九大穴位

 中醫拔罐常用的九大穴位
養生導讀:拔火罐是傳統的中醫外治方法,可以行氣活血、疏經活絡、消腫止痛、祛除風濕。因為操作簡單、方便易行,成了民間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 一、合谷穴。 合谷就是俗稱“虎口”的部位。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經從手出發,沿手臂外側,一直到頭面部。合谷有清洩陽明,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之功用。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也可以治療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暢...



中醫針灸七穴位能抗衰老

 中醫針灸七穴位能抗衰老
養生導讀:針灸養生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針刺和艾灸等方法通過作用於機體的經絡腧穴系統,激發經氣、調整臟腑而產生防治疾病、養生保健的方法,是中醫養生法的特色之一。中醫認為,每個人的生、長、壯、老、已均與“腎氣”密切相關,針灸這些長壽穴可明顯增補腎氣。針灸某些與腎、腦相通的穴位,通過經絡的調節作用使大腦細胞活躍,可加速補充腦的血流量,從而使腦細胞營養充足,延緩大腦...



中醫養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中醫養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養生之道網導讀:人體有很多穴位,所有的穴位中日常保健作用最大的只有10個要穴。常按這10要穴可以疏通經絡、減輕身體疲勞、延年益壽。那這10個要穴在哪裡呢?中醫經絡養生常按什麼部位保健康呢? 中醫養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三里內關穴,胸腹中妙訣。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腰背痛相連,殷門崑崙穴。 頭項若有病,後溪並風池。膝前兼胸脅,環跳與陽陵。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風池穴 取穴:...



暢通關節 養好後天「發電廠」

 暢通關節 養好後天「發電廠」
養好後天“發電廠” 中醫裡說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就是說它們是人生下來活下去的根本保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脾胃具備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整個消化吸收功能,是人體的能量源頭。脾胃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體“電能”就不夠用,“電壓”偏低,使很多器官運作代謝減慢,工作效率降低,或乾脆臨時停工。如果五臟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還可以用&ld...



穴位按摩可助「清熱」

 穴位按摩可助「清熱」
養生之道網導讀:強大的中醫讓我們知道,穴位按摩可以治療很多疾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談談清熱的選穴按摩療法吧! 穴位按摩助“消熱” 中醫認為,肺、脾、肝、心四髒與水液代謝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這幾個臟腑的水液代謝一旦發生紊亂,身體就容易出現各種不適,表現為一派“熱象”。按摩以下幾個穴位,有助於“消熱”,且操作簡便。 肺熱 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rdquo...



中醫養生新時尚 低碳保健法

 中醫養生新時尚 低碳保健法
耳朵被經脈環繞,為宗脈之所聚。經常點揉按摩耳朵周圍的穴位,可以調節經脈氣血,健腦聰耳。利用各竅穴與經絡臟腑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溝通的關係,從而調節內臟功能,防病強身。   中醫的腰背保健法 腰疼按哪個穴位最靈驗 委中是針灸穴位之一,“腰背委中求”,是說腰背部的疾病治療是不能忽視委中穴的。委中穴位於膝部膕窩的正中,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因為屬於從腰背 部而來的膀胱經的...



治療小兒麻痺症——針灸

 治療小兒麻痺症——針灸
脊髓灰質炎是急性傳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環系統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經系統。患者多為一至六歲兒童,主要症狀是發熱,全身不適,嚴重時肢體疼痛,發生癱瘓。俗稱小兒麻痺症。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風、濕、熱等時行疫毒侵入人體,病久損及肝腎所致。   1.風熱襲肺:風熱之邪,侵襲肺衛,肺熱葉焦,肺不市津,筋脈失養,而成疫證。 2.濕熱浸淫:濕熱蘊結陽明,宗筋弛縱,不能束筋骨利...



刮痧防病治病 8個穴位可提高免疫力

 刮痧防病治病 8個穴位可提高免疫力
對提高免疫力的幾大穴位進行中醫刮痧療法,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同時可起到對人體預防保健和治病的功效。提高免疫力的穴位主要有7個。中醫認為,刮痧作用於體表,皮膚能夠有這些功能主要是衛氣在起作用,衛氣出於上焦,由肺氣推送,循行於皮膚之中,衛氣調和,則"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病邪就不容易侵襲了。 在中醫看來,健康的人經常在背俞穴和足三里這樣的保健穴上進行刮痧,能夠增強衛氣,增強人的抵抗能...



嘴唇顏色暗示健康狀態

 嘴唇顏色暗示健康狀態
養生導讀:嘴唇的顏色與身體健康有關?沒錯,嘴唇不僅是吃飯、喝水的工具,我們還能從嘴唇的顏色看出身體是否有毛病!那麼如何通過嘴唇顏色知道健康狀態呢?下面教你一些方法,來看看你是否處於健康狀態! 嘴唇顏色暗示健康狀態 嘴唇是一個人面部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們每天吃飯、喝水、說話都需要用到嘴唇。但是你知道嗎,通過嘴唇還能檢測一個人是不是健康。正常人的嘴唇紅潤,乾濕適度,潤滑有光,如果...



合谷穴介紹

 合谷穴介紹
常用針灸穴位。屬手陽明大腸經,是原穴。因拇指、食指兩骨相合凹下處如谷,故名。又是手陽明與手太陰脈銜接處。國際標準代號為LI4。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當虎口歧骨間凹陷中。  取穴1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曲指,當拇指端盡處是穴。2拇、食指併攏,兩指間尾紋旁肌肉高起處,約尾紋旁上3~5分。  刺灸法針尖向手心刺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