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養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2018年05月2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人體有很多穴位,所有的穴位中日常保健作用最大的只有10個要穴。常按這10要穴可以疏通經絡、減輕身體疲勞、延年益壽。那這10個要穴在哪裡呢?中醫經絡養生常按什麼部位保健康呢?

中醫養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三里內關穴,胸腹中妙訣。曲池與合谷,頭面可徹。腰背痛相連,殷門崑崙穴。

頭項若有,後溪並風池。膝前兼胸脅,環跳與陽陵。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風池穴

取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的會穴。

方法:1、先將右手拇指與食指岔開,分按兩側風池,兩指同時用力一捏一鬆25下。2、換左手捏拿風池25下。3、雙手兩拇指分按兩風池,余四指抱頭,兩拇指同時用力揉捻旋轉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屈肘成直角時在紋外端凹陷處,掌心向內取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壓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窩底曲池對面),拇、食兩指同時用力捏捻50下。2、換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內關穴

取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與內關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鬆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壓捻揉左手內關50下;換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內關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間,當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捏拿左手合谷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後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骨指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兩指同時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後溪50下,換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後溪50下。2、兩手握拳,拳心朝上,兩後溪對敲50下

六、環跳穴

取穴: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經驗取穴:側臥屈股,術者以拇指掌指關節橫紋壓在大轉子凸點上,指頭指向脊椎,拇指尖之處是穴。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會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1、脫去外衣留內衣,兩手握拳,手心向內,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各50下。

七、足三里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足陽明胃經合穴,四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和回陽九針穴之一。

方法:1、穿著內衣正坐,雙腿屈膝,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在兩腿足三里上,余四指併攏扶住小腿肚,兩拇指同時用力按揉50下。2、雙掌同時拍打兩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虛火、定神志、強壯保健的要穴。

八、殷門穴

取穴:在大腿後面,當承扶與委中連線上(臀橫紋至膕橫紋正中連線上),承扶下6寸。足太陽膀胱經腧穴。

方法:1、脫去外衣留內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兩手拇、食指岔開,同時捏拿兩殷門各50下。2、兩手掌分別按兩腿殷門,同時上下摩擦50下。

九、陽陵泉穴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膝下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足少陽膽經合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八會穴中的筋會穴。

方法:1、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腿陽陵泉上,其餘四指併攏托住小腿肚,同時用力揉捻50下。2、兩手掌分按兩膝外側,同時用力拍打各50下。

十、崑崙穴

取穴: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足太陽膀胱經腧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開,食指按住右足崑崙穴,拇指按在右足內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時用力捏拿50下;換左手捏拿左足崑崙穴50下。2、兩拇指分按兩足崑崙穴同時揉捻50下。

中醫養生 教你做好腳趾保健

中醫認為,人體的各腳趾都與臟腑相通。肺、大腸屬金,對應大趾;脾、胃屬土,對應二趾;心、小腸屬火,對應三趾;肝、膽屬木,對應四趾;腎、膀胱屬水,對應五趾。腳趾保健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腳趾位於人體的末端,遠離心臟,足尖部的血液循環較差。足趾產生病理的改變會通過經絡反饋到相應的臟腑器官,產生多種症狀。

脾胃虛弱的人經常活動腳趾,可使體內氣血通暢,陰陽平衡、扶正祛邪。如果特別注意對二趾的保健,就能起到調養脾胃的作用。

腳趾按摩方法

1.用腳趾抓地,抓鞋底

一次抓五分鐘左右,兩隻腳可以分別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一天2~3次。

2.按捏腳趾

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左右,睡前進行最為方便。

對於長期坐辦公室、缺乏運動的白領來說,尤其具有積極的作用。寒冷季節,氣血運行不暢,則更有意義。另外,多走路也有同樣的效果,因此為一個人在走路時有近一半的重量是由腳趾來承擔,走路將促進腳趾的血液循環和經絡運行,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3.在動腳趾的同時,還可以順手將小腿從上到下依次按摩一次,效果會更明顯。

因為,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統的穴位,像管脾經、肝經的足三陰在小腿內側,管胃經、膽經的足三陽在小腿外側,能夠健脾的足三里在膝蓋下三寸的外側。按按這些穴位,還可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

需要注意:做時力度以按後覺得舒服即可,但不要在過飽和過餓時按摩。兒童脾胃的穴位和成人不同,不要選擇這種方法健脾養胃。

這樣養生最好 中醫12時辰養生

子時(夜裡11點~次日凌晨1點)養膽經

很多人晚上吃完飯以後,八九點鐘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點就清醒了,這是因為陽氣開始生發,所以最好在11點前睡覺,這樣才能慢慢地把這點生機給養起來,人的睡眠與人的壽命有很大關係,睡覺就是在養陽氣。

丑時(凌晨1點~3點)養肝經

這個時辰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則肝就養不起來。不睡覺、應酬喝酒會加重肝臟疏洩毒素,影響養肝血。

寅時(凌晨3點~5點)養肺經

人睡得最死的時候應該是3點到5點,這個時候恰恰是人體氣血由靜轉動的過程,它是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的。有心臟病的人一定要晚點起床,而且動作要緩慢,也不主張早上鍛煉

卯時(早晨5點~7點)養大腸經

這是人體正常排便的時候,可把垃圾毒素排出來。排便不暢,應該憋一口氣,而不是攥拳。

辰時(早晨7點~9點)養胃經

這個時候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消化的時候。因為有脾經和胃經在運化,所以早飯一定要吃多、吃好。

巳時(上午9點~11點)養脾經

脾是主運化的,早上吃的飯在這個時候開始運化。如果脾出了毛病,五臟六腑都會不舒服。如果人體出現消瘦、流口水、水腫等問題,都屬於脾病。

午時(上午11點~下午1點)養心經

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宜養神、養氣、養筋,應午睡小憩。

未時(下午1點~3點)養小腸經

小腸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後的食物精華,然後把它分配給各個臟器。午飯要吃好,營養價值要豐富一些。午餐應在下午1點吃完。

申時(下午3點~5點)養膀胱經

最宜多喝水,及時排尿。

酉時(下午5點到晚7點)養腎經

人的元氣藏於腎,此時按摩腎經穴位可補腎

戌時(晚7點到9點)養心包經

保持心情愉快,晚餐不宜油膩過飽,飯後散步

亥時(晚上9點到11點)養三焦經

此時睡眠可使百脈修養生息。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所謂病來如山倒,我們只有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好對身體的保護和調養,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健康。

 

 

 

標籤:【中醫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