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點心美味養生 豆腐皮包子 《紅樓夢》第八回中有這麼一段,寶玉對晴雯道:“今兒我在那寧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寶玉對晴雯等丫頭的關愛和憐惜,從一碟兒豆腐皮包子就能看出。 包子在明代就有了,它是由饅頭演變而來的。豆腐皮包子是清宮的一道御膳菜,它是用豆腐皮代替麵粉裹餡兒,口感比普通包子更好。... 2020年04月2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閱讀全文
每日八搓延緩衰老 養生之道網導讀:女人都想自己衰老的慢一些,因此會尋求各種各樣的抗衰老秘方,到底如何抗衰老效果好?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中醫抗衰老方法,即八搓抗衰老法,快到下文學學吧。 延緩衰老保健康 每天堅持“八搓搓” 中醫告訴我們,每天進行以下8種的按摩,搓一搓,可以抗衰老,也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1、搓手:雙手先對搓手背50下,然後再對搓手掌50下。經常搓手可以促進大腦和全身的興奮樞... 2020年04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
歸脾丸的作用和功效 歸脾丸的功效: 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慾不振,崩漏便血。 歸脾丸的作用: 1、體質虧虛。由於素體虛弱,出現頭昏神疲、四肢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食慾不振、脈虛弱無力等症。治宜補氣養血。 2、病後失調。病後調理不當、頭昏眼花、倦怠無力、心悸、面色無華等,治宜補氣生血。 ... 2020年04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
寒冬季嬰幼兒便秘哪些食物最給力 養生之道網導讀:很多孩子冬季都會便秘,便秘的時候吃什麼好呢?小兒便秘多因飲食停滯,燥熱內結,或熱性病後耗傷津液造成,治療宜清熱通便;後者多因脾胃虛弱所致,治療宜健脾運脾,滋潤通便。那麼小兒便秘吃什麼食物好呢? 一、積熱便秘特點是大便乾燥,堅硬如羊糞,排便困難,可伴有腹脹痛、口臭、手足心熱等症。治宜清熱潤腸。 (1)菜汁湯:鮮菠菜或白菜適量,煮湯飲用。 (2)蘿蔔汁:紅心蘿蔔搗成泥狀取汁... 2020年04月11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21 ℃ 次 閱讀全文
脾胃濕熱的症狀 養生之道網導讀:脾胃濕熱的症狀,脾胃濕熱,多由感濕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那麼脾胃濕熱有哪些症狀?下面一起來看看脾胃濕熱的症狀。 中醫認為,人體正氣不足是脾胃濕熱的內在原因,脾胃濕熱證的形成,雖然病因病機有多種,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正氣不足,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穀物水液,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濕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虛... 2020年04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9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保健 4大「虛」質調養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9型體質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而這9種體質中有4種“虛”弱體質,那麼這些體質的人有什麼調養法呢?除了這4種人別的體質的人又有什麼養生方法呢?不同體質的人對養生茶的要求有哪些不同呢? 健康美味 中醫保健 4大“虛”質調養法 疲勞乏力——氣虛體質的保健法 氣虛體質是指人的氣力不足,體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勞作便有疲勞之感。機體免疫功能和... 2020年04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2 ℃ 次 閱讀全文
秋季養生 多吃茯苓延年益壽 養生導讀:茯苓別名白茯苓、松苓。《神農本草》把茯苓列為上品,謂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慈禧太后將茯苓當做養生益壽要藥,不但自己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茯苓的益壽作用可見一斑,其藥性平和,可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那麼秋季養生怎麼吃茯苓呢? 茯苓的食用價值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 2020年04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9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禁忌要因病而異 養生導讀:服用中藥是否忌口,是一些病友所關心的事。忌口是指治病服藥時的飲食禁忌,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忌口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歷來醫家對此十分重視,其有關內容也廣泛記載於《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籍中。 忌口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服用中藥是否忌口,是一些病友所關心的事。 實踐證明,忌口是有一定... 2020年04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消化不良 靚粥治 ★姜蘇粥 材料:生薑15克,鮮紫蘇葉30克,檳榔10克,大米100克,食鹽少量。 製作:紫蘇葉、生薑、檳榔、大米用水洗淨。生薑、檳榔切成薄片,然後將紫蘇葉、生薑、檳榔一同放進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煎汁,用中火煮煎40分鐘後,取藥汁。然後將藥汁與大米一同煮粥,加食鹽調味即可。 功能:行氣化滯,和胃止嘔。本粥對脾虛胃寒氣滯者尤為適宜。 ★木棉花豆卷粥 材料:木棉花50克,燈芯花10克,大豆卷30克,鮮荷葉3... 2020年03月2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2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理論稱活動腳趾可以健胃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人的第二和第三個腳趾與腸胃有關,因此,經常活動它們可以達到健胃的目的。 一個人的腸胃功能好不好, 從腳趾的狀態就可以判斷出來。胃腸功能好的人,第二、三個腳趾往往粗壯而有彈性,站立時抓地牢固;胃腸功能差的,這兩個腳趾乾癟而無彈性,站立時往往抓地不牢。 活動腳趾的方法非常簡單,最常見又有效的有以下幾種: 腳趾抓地:採取站或坐... 2020年03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