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常見誤區,正確的認識刮痧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刮痧治療疾病正在逐漸的受到人們的認同。刮痧完以後會在人體的皮膚表面留下一些痕跡,這些屬於正常的治療現象,顏色有淺有深。可……
中醫刮痧治療疾病正在逐漸的受到人們的認同。刮痧完以後會在人體的皮膚表面留下一些痕跡,這些屬於正常的治療現象,顏色有淺有深。可是很多人卻誤認為顏色越深越好,顯然人們對於刮痧認識上常存在認識誤區。在此給大家介紹中醫刮痧常見的三大誤區,以便大家正確的認識刮痧。
1、刮痧愈痛愈黑愈有效?
刮痧通過調整陰陽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機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開竅醒腦、舒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化濁的作用。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之目的。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為刮痧一定是感覺到疼痛難忍、刮得“慘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這是錯誤觀點,刮痧並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實,刮拭部位出痧後呈現微紅色或紫紅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當,片面追求出痧的顏色,不僅無效,還可以造成皮肉損傷。
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錯誤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嚴重身體太虛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過猛造成傷害。
刮痧的相對適應症主要有: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痙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
2刮痧要注意掌握刺激度
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只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病人在刮痧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適症狀。此時,應迅速停止刮痧,讓患者平臥,並喝點溫開水或溫糖水,休息片刻,很快會好轉,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會穴、人中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湧泉穴急救。
為預防刮痧出現意外,醫生要特別注意掌握好刺激度,即病人所能夠承受的強度和力度。另外,醫生應做好預防措施和把握好刮痧的禁忌症:空腹、過度疲勞患者忌刮;身體瘦弱、皮膚失去彈力者;施治局部癰腫、瘡瘍、潰爛或腫瘤患者;患有心臟病,水腫的病人;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則不能進行刮痧治療。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的患者需要輕刮。
3刮痧操作不當加重病情
由於刮痧是一種刺激療法,操作不當會加重病情或引發其他身體不適。刮痧是從推拿、針灸、拔罐、放血等療法變化而來,與這些療法一樣要遵循施術的四個原則:一是明確診斷;二是辨證施治;三是因人因病因時因地制宜;四是補虛洩實。就拿感冒來說,吃藥再配合刮痧療法,效果十分明顯。主要在天柱骨、雙側風池穴、肩井穴、風門穴、雙側肩甲骨內側緣、印堂穴、胸前風府穴刮拭,刮完後再喝一杯熱涼茶,出一身汗,確實整個人會感覺整個身心舒暢。但是如果感冒是以發熱為主,則不宜單一進行刮痧,要配合藥物治療。中醫認為,尤其不能“頭痛刮頭,腳痛刮腳”。因為頭痛刮痧必須排除頭部有無器質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醫院診斷清楚。
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錯誤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嚴重身體太虛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過猛造成傷害。
標籤:【刮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