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 養生知識網

 



中醫拔火罐六誤區

 中醫拔火罐六誤區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養生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在家中就可以拔火罐,只要你掌握一些基本的拔罐方法就能輕鬆養生保健。那麼拔火罐的誤區有哪些呢?家中拔火罐注意事項又是什麼呢? 中醫養生保健 必知拔火罐六大誤區 拔火罐是一種傳統的外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機械的或加熱的方法,驅除罐內的空氣,利用其負壓,吸附,在局部造成微小的皮下淤血,這種小創傷能刺激人體自身功能(如神經系統、內分泌系...



中醫解釋什麼是鬼壓床

 中醫解釋什麼是鬼壓床
 秦嶺主任提醒,如果多次發作“鬼壓床”或有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過度勞累緊張;保持良好心理狀態,有了壓力或負面情緒,要找到合適的宣洩途徑;保證充足的睡眠,保證充沛的精力;注意睡眠的環境,經常變換睡姿或選擇適宜的臥具,以提高睡眠的質量。如果短時間內頻繁發作就要到醫院進行檢查,看看是否還有癲癇等腦部疾病,中老年人檢查是否有心臟、胸腔等方面疾...



中醫:從走路的姿勢看氣血

 中醫:從走路的姿勢看氣血
低頭走路與仰頭走路不同 走路類型:如若一個男人走路時是低著頭的,如若一個女人走路時是抬著下巴仰著臉的,那勸你不要惹他們,除非你也是其中一員,而且比他們低頭低得更低,或仰頭仰得更仰。因為,因為他們的心眼兒一般都比較多,一般人沒法比啊,沒法比。 中醫解說: 1、低頭走路的男人:人體的背部為陽,腹部為陰。傳說中很有神秘色彩的具有無限能量的“任督二脈”走的路線就是腹部和背部。...



中醫按摩減肥 讓你享瘦一夏

 中醫按摩減肥 讓你享瘦一夏
       養生導讀:女子愛美是天性,每一個女人都希望有優美的曲線和天使的面孔。在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中,有著許多關於中醫瘦身美體的妙招。其中,中醫按摩對瘦身有著很好的效果。下面小編為你介紹幾種中醫按摩瘦身手法。   中醫按摩瘦臉   瘦臉:        1. 在臉部肉多的地方塗上一點兒瘦臉的按摩膏,然後從裡往外拉伸,動作要輕一些,做1分鐘。 &nb...



揭秘老中醫的養生寶典

 揭秘老中醫的養生寶典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雖然人類的身體狀況會變化,生存環境也在不斷改變,但有些養生的方法卻是不變的真理。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 2、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3、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人體中的氣血...



中醫學揭開「梳頭養生」奧秘

 中醫學揭開「梳頭養生」奧秘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一首《水調歌頭·游泳》讓很多人認識到毛澤東遊泳養生的方式,但養生專家指出,梳頭才是毛澤東所鍾愛的養生方式。 主席鍾愛梳頭養生 據《毛澤東遺物的故事》記載,“毛澤東喜歡梳頭”。1945年,毛澤東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在患病期間,毛澤東依然堅持工作。不過,他每天的梳頭次數大大地增加了。他常用的梳子就擺在辦公桌上,伸...



中醫辨證治療甲型流感方劑組成

 中醫辨證治療甲型流感方劑組成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緊急出台的甲型H1NI診療方案中,第一時間加入了中醫辨證治療。中醫藥對甲型H1NI流感的治療究竟有何特殊療效?甲型H1NI流感具有強烈傳染性,從中醫學上看,屬溫病範疇。 中醫在幾千年的繁衍發展過程中,對傳染病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治療經驗。從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到李東垣的《內外傷辨惑論》;從吳又可的《溫疫論》、葉天士的《溫熱論》到吳鞠通的《溫病條辨》...



老是失眠怎麼辦?中醫10方法最有效

 老是失眠怎麼辦?中醫10方法最有效
        導語:如今,失眠成了好多人最大的困擾,能睡個好覺是他們的企盼。你想睡個好覺嗎?讓中醫下面的方法來幫你! 每天7個小時的睡眠必不可少,但失眠卻已成了生活中的常客。睡不好覺不僅會越來越疲勞,還會招惹多種疾病。專家指出,長期睡眠不足可能會引起90餘種疾病。 中醫治療失眠 如何才能睡好覺呢 專家提醒,在睡前練習一些小動作,就能睡個好覺。推薦一種漸進式肌肉...



中醫推薦九款玫瑰養生藥膳

 中醫推薦九款玫瑰養生藥膳
養生導讀:在每年浪漫的季節,街市裡飄溢著玫瑰花香。玫瑰花束在戀人們的手中傳送,香在鼻間,香在心頭。色香醉人,色亦可餐,以玫瑰花入膳亦有美潤養顏的功效。中醫認為,玫瑰花性溫,味甘,微苦,入肝脾二經。具有理氣解郁、鎮靜安神、和血養血、和血散瘀、收斂止瀉、柔肝調經之功效,主治心悸氣短、陰虛體弱、中暑、脾胃不和、脅痛、便秘、洩瀉、肝胃氣痛、風痺、吐血咯血、食少嘔惡、跌打傷痛、月經不...



中醫治療嬰幼兒夏季熱方法

 中醫治療嬰幼兒夏季熱方法
暑傷肺胃 症見漸起發熱,熱型不定,煩渴不寧,口唇乾燥,多飲,尿多且清,少汗或無汗,體倦乏力,舌紅,苔薄白,指紋紫,脈滑數。 治宜清暑益氣,養陰生津。取清暑益氣湯加減:西洋參1克,知母6克,石斛6克,麥冬6克,竹葉3克,黃連3克,鮮西瓜翠衣15克,荷梗3克,甘草1克,粳米9粒,水煎服。 若煩躁不安重者加茯神3克,沙參6克以鎮心安神,清熱瀉火;納差者加白朮6克,茯苓6克以健脾和胃,益氣養陰;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