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養生介紹 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佔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裡,記載了用針灸預防多種疾病,如刺瀉風門背不發癰疽等。明代醫家亦倡導針灸保健,高武在《針灸聚英》裡說:“無病而先針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義。清代潘偉如在《衛生要求》一書中還闡發了針刺的保健作用,他說:“人之臟腑經絡... 2020年11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4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 春季常灸四穴位保平安 養生之道網導讀:艾灸是中醫防病治病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古時候醫療還不發達,面對如惡魔般的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艾灸。那麼預防春季傳染病的艾灸療法有什麼? 針灸養生 中醫養生防傳染病 春季常灸四穴位保平安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也是養生的大好時機。把春天把握好了,對你一年的身體都是很重要的。 預防春季傳染病,艾灸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大家知道,古代也是經常有傳染病的,比如... 2020年11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 刮痧保健 中醫養生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中醫養生不僅可預防疾病,還可輔助治療疾病。小編今天教大家一些中醫養生的保健方法,做自己的養生醫生。 1刮痧在家就可以做 不少人都耳聽過刮痧,但沒幾個人知道如何刮痧,刮痧有哪些功效。其實刮痧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神秘,只要到藥店買一個刮痧板,塗上刮痧油,在家讓家人幫你弄就可以了。刮痧時特別講究環境溫度,一般溫度低於25攝氏度才可進行刮痧,對皮膚有... 2020年11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怎麼判斷經絡通不通 導讀:俗語說,“經絡通,百病消”,由此可見保持經絡通暢具有重要意義,那麼怎麼判斷經絡通不通呢?以下中醫專家介紹兩種簡單方法,捏肉法和過血法。 中醫學認為,經絡就如同人體內的交通網絡,它縱橫交貫,遍佈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四肢、官竅等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經絡起著聯繫臟腑、溝通內外運行氣血、營養全身、抗禦病邪、保衛機體等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 2020年11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9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教你一邊睡覺一邊補腎 一個人如果長期缺乏睡眠,處於過度勞倦的狀態中,機體就會產生耗氣傷血的病理變化,損及五臟。心勞則血損、肝勞則神損、脾勞則食損、肺勞則氣損、腎勞則精損,進而為許多疾病埋下禍根。 ●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說到底,睡眠是補腎良藥!人們在勞動、工作、學習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飲食來補償外,還需要靠睡眠來補償。古人有“服藥百裹,不如獨臥”的說... 2020年11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1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方法 脾氣虛型:常見症狀為,自汗氣短、浮腫、面色熬白、腹脹便溏、出血量多不斷,以漏為主。此型可選用理中丸或補中益氣湯加減如黨參、白朮、甘草、陳皮、生龍骨、生牡蠣、炮姜炭、棕櫚炭等。 腎陽虛型:常見症狀為小腹寒冷,腰背酸痛、怕冷、出血持續不斷、色淡或暗等。可選用右歸丸治療。如熟地、山茱萸、山藥、杜仲、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血余炭、烏賊骨等。 心脾兩虛型:症見面色萎黃、心悸、頭暈、出... 2020年11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閱讀全文
善用中醫按摩術 辯證治療感冒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由於正氣不足,肺衛機能失調,腠理疏鬆,或氣溫變化,調攝失宜,觸冒風寒、風熱、風濕、風燥等邪,邪氣外感,侵犯皮毛肺衛,正邪相爭於表而成感冒。 推拿治療 1.治療原則:解表散邪。 2.基本操作 (1)頭面及頸項部操作: 患者坐位或仰臥位,術者行一指禪“小8字”和“大8字”推法,反覆分推3~5遍。繼之指按、指揉印堂、攢竹、迎香、太陽、百會,每穴一分鐘... 2020年11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2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指導更年期女性如何保健養生 女人到了更年期,總會出現一些鬧心的麻煩事。因此,花花網的中醫保健最近常有婦女因生理期不規則覺得身體燥熱、熱潮紅影響到正常睡眠等症狀,現在,告訴大家更年期的真正定義。 「更年期」為女性由正常的卵巢功能,逐漸衰煺至不具功能的過渡期,這期間由於卵巢分泌的女性荷爾蒙減少,可能引起身體上許多的不適,如熱潮紅、心悸、情緒不穩定、皮膚萎縮等症狀,統稱「更年期障礙」。 其實,「更年期障礙」在... 2020年11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保健 對付晨起嘴苦秘方 養生之道網導讀:很多人清晨起床之後都會出現口苦情況,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口苦怎麼辦?下面中醫養生專家告訴你秘方,快去看看學學吧! 中醫認為時常產生口苦,這主要是由於濕熱引起的,其中又包括肝膽濕熱和胃熱兩種。肝膽濕熱口苦,可能是由於肝膽部位存在炎症引起的。 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如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有口腔疾病以及患有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人;經常疲勞、睡眠不足、過度吸煙... 2020年11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教你如何治療失眠 失眠讓人備受折磨,中醫養生治療失眠可以讓我們盡快遠離失眠困擾,重獲身心健康。中醫治失眠的歷史悠久,治療方法頗多,可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辯證給藥,療效顯著。那麼中醫養生治療失眠的方法是什麼呢?通常情況下,可分為以下五種情況: 1.入睡困難。這類人屬於肝郁氣滯型,有時胸脅會有脹痛感。中醫治失眠主要以疏肝解郁為主,多吃小米、牛奶、牡蠣肉、龍眼肉等食物。同時,還要注意調養精神,消除顧慮以... 2020年10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