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趾抓地按摩臟腑 中醫教你七個養腎方法 中醫中的腎,與西醫中的腎臟不同,因為中醫將“養腎方法”範圍也很廣。中醫認為,耗傷過多腎陽氣,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下面中醫教你七個簡單的養腎方法。 1、握固 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於無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後屈曲其餘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攢握寶貝一般。握固可以固守精氣神在體內,平時走路、坐車、閒聊、看電視時... 2022年03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 ℃ 次 閱讀全文
雲牛膝的作用和功效 【出處】出自《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拼音名】Yún Niú Xī 【別名】昆明土牛膝、拐牛膝、雞豚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紅褐粗毛牛膝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hyranthes aspera L.var.rubrafusca(Wight) Hook.f.[A.rubro-fusca Wi-ght]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除去蘆頭及鬚根,洗淨,曬乾。 【原形態】形似原種粗毛牛膝多年生草本,高20-120cm。根細長,直徑3-5mm,... 2022年03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 ℃ 次 閱讀全文
自我在家足部刮痧要注意哪些 中國民間有句老話,叫做“人老腿先老”,這也是中醫非常重視足部的保健與治療的原因。我國幾千年前就有關於足部按摩的記載,是足部療法起源最早的國家。而現代醫學也有個說法,叫做“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足部反射療法被西方稱為“現代醫學健康法”。 實施足部刮痧按摩首先得有一個刮痧按摩板,材質最好是選用水牛角的,因其既有一定硬度,又有彈性,對人體表皮無毒... 2022年03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 ℃ 次 閱讀全文
月經不調應該怎麼調理 養生導讀:很多女性朋友都有月經不調的症狀,每個月總要難受那麼幾天,那麼,女性朋友在月經期間應該怎樣調理,可以讓自己緩解月經不調帶來的煩惱呢? 目前針對月經不調的治療,結合系列中藥方劑,以平衡醫學為基礎,根據個體差異的病症從調理女性內分泌入手,有效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月經不調、經期綜合症、絕經期綜合症等月經疾病。 1、黑木耳紅棗茶: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黑木耳紅棗共煮湯服之。每日1... 2022年03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常吃生魚片和半熟食品需小心戊肝 戊肝主要通過進食被污染的食物來傳染,現在許多廣州人喜歡吃生的海鮮如魚生、三文魚刺身等,也增加了被傳染的幾率。 醫學指導 廣東省病毒性肝炎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肝病醫院副院長高志良教授 喜歡吃生蠔?喜歡吃生魚片?好吃生食的廣東人要小心一種叫戊肝的疾病會找上門! 我國是肝炎大國,提起甲肝、乙肝誰都再熟悉不過,可是你知道有一種肝炎叫戊肝嗎?一旦發生傳染,它不僅容易... 2022年03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健康自檢法讓你輕鬆預防疾病 教你l六個健康自測的方法,每天起床留意一下自己身體上的特徵變化,就能知道你是否遭遇了疾病襲擊、或者有出現什麼讓人糾結的健康不良兆頭。這些方法是怎樣實行的呢?非常簡單,我們看下來就知道了。 1。留意身上的痦子 如果身上的痦子超過50個,患黑色素瘤的風險將會增高,這是一種致命的皮膚病。如果痦子不對稱,邊緣不規則或是略感粗糙,顏色有了變化,更要仔細檢查。還要留神臉上和頸部的小腫塊&... 2022年03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使用偏方時要注意 偏方就是流傳民間的一些單方、驗方,也稱為“土方”。它具有簡便易行、省錢省事的特點,在人們的防病治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青蒿抗瘧疾、大蒜治痢疾、苦楝皮驅蟲、頭髮炭止鼻血,效果比較可靠,而且有好多是經過現代藥理研究得以證實的。青蒿中含有的青蒿素為抗瘧疾的主要成分,大蒜中含有的大蒜新素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說,它是祖國醫學寶庫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偏方的使用上,我們... 2022年03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 ℃ 次 閱讀全文
半夏的副作用 養生之道網導讀:半夏的副作用,中草藥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癤腫作用。那麼半夏有副作用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下半夏的副作用。 半夏,天南星科藥用植物,又名地文、守田等。廣泛分佈於中國長江流域以及東北、華北等地區。在西藏也有分佈,海拔3000m左右。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 2022年03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 ℃ 次 閱讀全文
寡慾養心 中醫五臟養生要訣 尤乘,字生洲,別號無求予。清代醫學家。早年習儒,後棄而習醫,從師於名醫李中梓。由於他學醫刻苦,肯於鑽研,重視防與治,不僅善於治病,亦善於養生。著有《壽世青編》上、下兩卷。 尤乘對臟腑甚有研究,他在《養生說》中,提出了五臟養生要言,其論述概不用藥,主要講述攝養之法。他說 “療身不如療心”,認為,人的生命以五臟為主體,協調臟腑的功能。是一條重要的養生法則。 寡慾&md... 2022年03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 ℃ 次 閱讀全文
預防凍瘡有妙招 養生之道網導讀: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兩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裡常較難快速治癒,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癒合。 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皮膚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下小動脈發生痙攣收縮。產生血液瘀滯,使局部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 2022年03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