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價值的三大法寶 理論 療效 傳承 養生導讀:中醫,是中國傳統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下面一起來瞭解下中醫價值的法寶。 中醫價值的三大法寶 中醫的研究對象是自然人體及其生命過程 中醫學所研究的對象是人體,包括與西醫一致的人體... 2021年02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針灸看李麗霞 火針傳奇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針灸是古傳到至今的,療效也是仁者見人的。今天,就來看看李麗霞的火針傳奇。 中醫針灸看李麗霞 火針傳奇 火針,一種神秘、神奇的針灸技法。 一根特殊合金製造而成的火針,在酒精燈的火焰下逐漸由黝黑轉為通紅,當針尖通紅髮亮之時,李麗霞醫生迅速提起火針,在病人的穴位上飛快地“點”了起來,隨著火紅的針尖刺破皮膚,趴在床上的病人不時微微蹙眉。 “點”過幾... 2021年02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膏藥是如何起源的? 膏,顧名思義,就是粘稠之物。膏劑是常溫下為固體、半固體、半流體的一類劑型。由藥物和基質兩個部分組成(也有不用基質的)。繆希雍《炮炙大法》說:“膏者,熬成稠膏也”;龔雲林《壽世保元》:“膏者膠也”;都反映了膏劑的形態。 膏劑是祖國醫學的一類古老劑型,其淵源久遠。早在《山海經》中就記載了羯羊脂,用於塗搽皮膚以防皸裂,可以... 2021年01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常識:什麼是精氣血津液 精、氣、血、津液學說中的精、氣概念,與中國古代哲學的精、精氣、氣範疇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哲學上的精、精氣、氣範疇是標示世界本原的物質存在,是抽像的概念:而精、氣、血、津液學說中的精、精氣、氣則是醫學科學中的具體物質概念。但中醫學屬於自然哲學,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科學,限於當時的科學水平和認識能力,在闡述主命、健康和疾病時.也必然會發生哲學與醫學、抽像與具體的物質概念混稱。 ... 2021年01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保健認識5個誤區 對於中醫,人們可能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認為看中醫就是吃中藥、中藥療效慢、中醫只用於治療沉疾或者不治之症。這些觀念其實都是一些誤區,中醫和我們息息相關,並且能使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我們就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中醫誤區進行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誤區一:看中醫就是吃中藥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即中醫學。它承載著五千年中國醫學文化的積澱,集結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知識,在古代... 2021年01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教你刮痧巧治頸椎病 導讀: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中老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本病是由於頸椎增生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頸部脊髓、椎動脈或交感神經而引起的綜合徵候群。患者早期常感到頸部難受、僵硬、酸脹、疼痛,有時伴有頭痛、頭暈、肩背酸痛。以後出現頭部不能向某個方向轉動,當頸部後仰時可有竄電樣的感覺放射至手臂上,手指麻木,視力模糊等症狀。重者可致肢體酸軟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下面來看看老中醫怎樣教... 2021年01月3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閱讀全文
牢記中醫六大緊急救命穴位 當身邊有人急病發作時,常常因為手邊沒有藥物或者距離醫院太遠而焦急萬分,有時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情況的惡化。其實點穴也能急救,請牢記以下六大救命穴,能解燃眉之急哦! 點壓合谷穴:治暈厥 合谷穴位於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稍靠近第二掌骨處。當病人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原因導致暈厥、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續按揉2分鐘至3分鐘後,暈厥等症狀可消失... 2021年01月2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閱讀全文
關注孤獨症 中醫可針刺 針對自閉症患兒表現的睡眠障礙、語言交流障礙等症,中醫外治法配合服用中藥,可起到較好的療效。 針刺頭部穴位 我國歷代醫學文獻對於經絡與頭的關係早有記載,如《靈樞·邪氣藏髒病形篇》中稱“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經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空竅就包括顱腦和腦髓,《針灸大成》中稱“首為諸陽之氣,百脈之竅……百脈皆歸於頭”,說明全身經絡與頭的關係很密... 2021年01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 從牙齒看你身體健康與否 養生之道網導讀:如果有一口的好牙,跟朋友講話也自信許多。但是,目前來看,大部分人牙齒存在的問題都是比較大的。那麼,如何保護牙齒?中醫館指南將會告訴你。 一、牙齒稀疏或齒根外露,可能腎氣虧。 牙齒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因此,如果一個人牙齒發育不好,通常腎也不好。如成人牙齒稀疏、齒根外露或伴有牙齦淡白出血、齒黃枯落、齦肉萎縮等問題,多為腎氣虧乏,同時要警惕有無腎臟方面的疾病。 如小孩... 2021年01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3高招 有效祛除黃褐斑 養生之道網導讀:黃褐斑是美麗美女的痛,在白皙的面部長了這些斑斑點點,要多難看又多難看,那麼黃褐斑是怎麼形成的呢?黃褐斑怎麼治療?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解答,告訴大家一些中醫祛除黃褐斑高招,趕快到下文看看瞭解下吧。 中醫3高招 有效祛除黃褐斑 面部的斑斑點點讓原本完美的肌膚多了一些瑕疵,黃褐斑是女人美容的天敵,很多女性面部的黃褐斑,皮膚看著暗淡無光。很多辦法對黃褐斑都無效,黃褐斑可算是... 2021年01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