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 為何陰陽一體難分 明·張介賓在《景岳全書·新方八陣·補略》中說:“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此語在補益陰陽方面一直為後世醫者所重視而指導著臨床實踐,以成為廣為傳頌的名言,所以有必要讓我們認真學習領會,努力繼承和發揚以為我所用。 在治療陽虛而補陽時,要適當的補陰,在補陰的當中求其補陽。這就稱... 2021年09月2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閱讀全文
冬季吃什麼養生減肥,5款食譜來助陣 養生之道網導讀:冬季的寒冷養生了人們減肥養生的好季節。而飲食是養生減肥之道。那麼,冬季吃什麼養生減肥呢?接下來,養生之道網小編就給大家強烈推薦一…… 冬季的寒冷養生了人們減肥養生的好季節。而飲食是養生減肥之道。那麼,冬季吃什麼養生減肥呢?接下來,養生之道網小編就給大家強烈推薦一下幾款養生粥高效燃脂,幫助大家健康生活啦。 1、紅豆黑米粥 做法:黑米100克、紅豆80克、紅棗10枚、土冰糖少... 2021年09月21日 減肥瘦身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艾灸流行有理 因養生功效大 艾灸是我們老祖先傳承下來的保健良方,它能溫經散寒、消淤散結,除了日常保健,還能協助高血壓、盆腔炎等病的治療。 艾灸時是躺是坐要看穴位位置 艾絨製成的艾炷、艾條(艾條在藥店可以買到),點燃後,熏灸身體相應的穴位,能治病防病。 "艾灸取穴是否正確,直接影響灸治效果,灸前必須選好體位,坐點坐灸,臥點臥灸,使體位與點 相統一。" 艾灸具有溫經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調和營衛,振興機體功能的... 2021年09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1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 九大要訣助你延年益壽 中醫藥學在與疾病和衰老的長期鬥爭中,找到了許多簡便易行的延年益壽良方要訣。 頭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之重要12經脈和40多處大小穴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會聚於頭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所謂針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頭的確是一項積極保養人體精、氣、神的簡便易行的長壽保健對策。 腳底為第二心臟,常搓湧泉益健康 中醫學認為腳上的6... 2021年09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怎樣才能找準穴位 導語:很多行之有效的中保健方法都跟穴位相關,中醫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七百多個傳統穴位。非專業人士很難記住如此多的穴位,更別說找準位置了。而穴位都找不到,又何談保健呢? 其實找穴位並非我們想像的那般困難,因為穴位好比我們身體的報警器,如果我們生病了,經絡、臟腑出現了問題,身體上特定的部位就會變得敏感,輕輕按壓就會非... 2021年09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泡腳養生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現代人常坐辦公室,普遍足部血液循環不良。良好的足部循環,可以使心臟不需要額外加壓,便能將血液輸送至足部末梢,從而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險疾病的發生。如果我們常以溫水泡腳,可促進新陳代謝,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對身體很有益。 話說泡腳 民間有個說法:熱水泡腳,賽吃人參。其實這話有些科學道理。 腳又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這是因為現代科研已經證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 2021年09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 ℃ 次 閱讀全文
糖尿病患者的養生寶典 養生之道網導讀:糖尿病是現在人們患病率極高的一種疾病了,除了醫學治療外,糖尿病人的飲食以及日常生活習慣也非常關鍵,那麼糖尿病人吃什麼好呢?日常應該注意什麼?如何預防糖尿病?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一一解答,推薦一些糖尿病的飲食治療以及日常保健預防措施。 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譜 糖友養生寶典 晚上少喝水改變睡眠習慣可降糖 糖友晚上少喝水 老想上廁所,尿急時憋不住,經歷過這種尷尬的糖友可不在... 2021年09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 ℃ 次 閱讀全文
養生:陰和陽哪個更重要 一位83歲的日本老者,總結他的健身之道說:人的生命就像火爐。把火爐放在風口上吹,當然滅得快。可是,你把它搬到屋裡來,護著,讓火燃得小一點、慢一點,生命當然就能延長。 這種說法乍一聽是有道理的。但是怎麼才能把自己身體火爐裡的火燃得慢一點?不運動?少吃飯?少代謝?都不對勁。理論上好講,實踐上難行。 既然“火爐理論”易懂不易行,還有沒有別的理論讓老年人易懂易行呢? 讓... 2021年09月0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閱讀全文
經絡養生操 養生導讀:人體經絡是健康的總開關。練習經絡操主要是為了疏通人體經絡,使得血液流暢。中醫經絡養生操,是根據傳統中醫學經絡理論編創的養生體操,講究寧神調息,氣沉丹田,活動舒緩,達到強身健體、疏通筋絡而延年益壽的功效。 歷史 中華養生文明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傳承。《黃帝內經》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意思是:五臟... 2021年09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1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七個「按時養生」技巧 中醫養生講求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的和諧統一,尊重人體固有的生命節律,並通過形神統一、動靜結合、勞逸結合等具體養生的理論與實踐,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故養生貴在按時,按時工作和休息,按時運動和睡眠,按時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按時睡覺 1、按時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覺累了才去休息,其實,這時休息已為時過晚。因為,當人感到累的時候,疲乏已到相當程度,這時休息需... 2021年09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