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感覺預示疾病 你一定試過嘴巴很苦的感覺,多數是發生在感冒生病的時候;除了苦,其他的味道也有不少人遇到過,這並不是由於食物造成的,而是身體有疾病的原因。嘴裡五味雜陳到底是什麼疾病造成呢?一起跟我們來看看吧! 1、口甜 表現: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噁心,身重肢倦。 原因:多由脾胃濕熱、肝脾疾火內蘊所致,常見於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亂。 怎麼辦:引起脾胃濕熱證的主要原因為上述疾... 2020年09月3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蓮子雞丁益智健腦 老年人補腎藥膳 【來 源 】: 民間藥膳方。 【 原 料 】: 淨雞脯肉250克,蓮子60克,香菇10克,火腿肉10克,蛋清、澱粉、調料適量。 【 制 作 】: 將雞脯肉切丁,用蛋清、澱粉拌勻;香菇泡軟,同火腿肉切成小菱形塊;蓮子去心,蒸熟備用。先將雞丁在油鍋中煸至七成熟,瀝去油,加入蓮子、香菇、火腿及適量調味品,翻炒幾下出鍋即成。 【 服 法 】: 分數次佐餐食。 【 功 效 】: 健脾補腎,養心強身。適宜於食慾不... 2020年09月3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2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方 拯救夜貓族 當別人冠你以“夜貓子”的稱號時,只有你知道挑燈夜戰是多麼辛苦:空白一片的大腦,模糊飄忽的視線,再加上酸痛困乏的腰背……還是要對自己這惟一的身子骨好一些,用中醫簡單卻有效的養生方法來拯救自己。 倒立PK頭昏腦漲 熬夜症狀:工作時間太久,大腦不免一陣陣地犯暈,思路也卡在某處動彈不得。 中醫支招:倒立 長時間的工作會使得你的大腦極為疲倦,而久坐不動也會使你處... 2020年09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 ℃ 次 閱讀全文
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保健穴 至陰:在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能清頭目、通血脈、理氣機,對頭痛目眩、鼻塞、胎位不正有防治作用。能淺刺0.1 寸,但孕婦禁針。 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能健脾利濕。通利三焦,可防治水腫、腰背濕痛、水谷不化、瀉洩、腸脹。針刺可直刺0.5~1寸。 腎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此穴有補腎益精、壯腰利濕作用,對陽痿、遺精、月經不調、耳鳴耳聾、水腫、腰痛有較好防治作用... 2020年09月2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22款小孩子尿頻的食療偏方 尿頻是一種症狀,並非疾病,但是尿頻給孩子帶來了很多麻煩,也讓不少家長很擔心孩子的身體狀況。那麼小孩子尿頻的食療偏方有哪些,小孩子尿頻吃什麼好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22款小孩子尿頻的食療偏方。 小孩子尿頻的中醫見解 小兒尿頻的原因包括神經精神因素,病後體虛,寄生蟲病等。 中醫認為小便頻數主要由於小兒體質虛弱,腎氣不固,膀胱約束無能,其化不宣所致。此外過於疲勞,脾肺二髒俱虛,上虛... 2020年09月20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閱讀全文
補血並不等於治療貧血 你對補血的誤解有多深 經常有些愛美的女病人問我:“醫生,你的臉色怎會那麼好,頭髮也那麼黑,是不是擅長吃補血藥啊?能否也給我開些補血養顏的藥,讓我容光煥發一點?” 我微笑道:“一個人的面色是否紅潤,頭髮是否烏黑,一半來自父母的遺傳基因,另一半來自後天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當然,也和工作性質、鍛煉及精神狀態有關。但這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並不是靠幾... 2020年09月2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閱讀全文
老中醫的6大補血秘方 補血超管用 導語:養生必知:老中醫的6大補血秘方 補血超管用(圖)。補血吃什麼好?補血法適用於血虛之人。不是血虛,不能用這種方法。所謂血虛,即血少不夠用,常反映為全身性的血液虧損,或血液對人體某一部位的營養或滋潤作用減弱。 血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之一,它內養臟腑,外濡皮毛筋骨,維持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活動,使目能視、腳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虛,... 2020年09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閱讀全文
光腳散步對小兒發育有好處嗎 養生導讀:很多剛生下來的小嬰兒,不管是八九月的,還是三四月的,只有你幫他穿上鞋子,他都會不自覺的甩掉,這是嬰兒的習慣,可是很多父母都不讓,因為覺得光著腳丫子容易踩到尖銳的東西、怕孩子腳受凍生病,而且還不衛生......那麼,光腳散步對小兒發育有好處嗎? 其實,孩子赤腳玩耍不僅是出於好奇,更是一種鍛煉。在日本,“赤腳”已成為一門正式課程,如日本愛知大學附屬幼兒園不惜耗資700... 2020年09月15日 體育健身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
小兒扁桃體炎按摩 按摩方法一 一、常用手法 1、清肺經3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以拇指從腕關節撓側緣向虎口直推,反覆操作100次。 3、患兒仰臥,家長以拇指、食指的指腹分別置於咽喉部兩則,由上向下輕輕推擦,反覆操作200次。 4、患兒俯臥,家長以掌根直推脊柱兩側的肌肉,以熱為度。 二、隨證加減 1、風熱外侵型:症見發熱惡寒,咽痛難嚥,鼻塞體倦,頭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質紅,苔薄黃。常用手法加 1退六腑300次。... 2020年09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閱讀全文
穴位按摩改善貧血 養生之道網導讀:穴位按摩是保健養生的好方法,可以起到防病治病,提升抵抗力,延年益壽的功效。女性朋友最容易出現貧血,穴位按摩也可以有效的改善女性的貧血症狀,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能改善貧血症狀的五大養生穴位。 一、關元穴 足三里、關... 2020年09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5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