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 養生知識網


 



穴位刺激消除「水腫」與「脂胖」

 穴位刺激消除「水腫」與「脂胖」
肥胖有水腫、脂胖與實胖三種類型。實胖是體質的問題,大多是骨骼比較結實,所以不難應付。 而其中最不容易減的就是水腫。水腫的人早晨起來時雙手僵硬, 很難握成拳。而且,到了晚上,雙腳還會浮腫起來。這是由水分代謝不良所引起的症狀。即使控制飲水也根本不會有效果。 這裡,我向大家推薦一種促進水分代謝的穴位刺激法。 促進水分代謝的穴位,是腳心後跟中央的“失眠”穴。 水腫的...



穴位按摩簡單尋穴法

 穴位按摩簡單尋穴法
  現在書刊、報紙上介紹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中醫經絡穴位保健法,但要真正做起來,許多朋友都會覺得不知從何入手。最大的困難,還是怕找不準穴位。 中醫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七百多個傳統穴位。非專業人士很難記住如此多的穴位,更別說找準位置了。 穴位都找不到,又何談保健呢?其實找穴位並非我們想像的那般困難,因為穴位好比我們身體的報警器,如果...



穴位按摩 助孩子高人一等

 穴位按摩 助孩子高人一等
“經絡理論”在中國古醫書內早有記載,穴道療法對疾病極高的治療效果已經廣泛地被現代科學所證實。本按摩療法就是以此為理論基礎,通過對相關穴位的特殊手法按摩,使各穴道內的神經得到刺激,從而促進人體相應腺體的荷爾蒙分泌。此按摩法可以明顯增強內臟的機能,使腦部垂體分泌生長素的功能得到提高,最終達到人體增高的功效。 按足三里: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



穴位減肥 安全又健康

 穴位減肥 安全又健康
養生導讀:穴位減肥是在我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的基礎上研製出的一種健康、安全、快速的減肥方法,通過疏通人體經絡,打通人體經脈,刺激人體相關穴位,將體內多餘脂肪從脂肪庫裡游離出來,經分解、消耗,通過大小便、汗腺排除體外。 穴位減肥是建立在中醫經絡理論基礎上的。康魁中醫認為肥胖與脾臟關係最為緊密。如果人們過食肥甘厚味,多逸少勞,脾臟失去了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那麼機體就不能正常...



常用人體穴位表

 常用人體穴位表
攢竹:眉頭凹陷中。 睛明:目內眥旁0.1寸。 四白:目正視,瞳孔直下,於眶下孔凹陷中。 印堂:兩眉頭連線的中點。 百會: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風池: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 安眠: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翳風穴位於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後下緣的凹陷中。 橋弓:胸鎖乳突肌表面的條狀區域。 肩井: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



牢記中醫六大緊急救命穴位

 牢記中醫六大緊急救命穴位
 當身邊有人急病發作時,常常因為手邊沒有藥物或者距離醫院太遠而焦急萬分,有時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情況的惡化。其實點穴也能急救,請牢記以下六大救命穴,能解燃眉之急哦! 點壓合谷穴:治暈厥 合谷穴位於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稍靠近第二掌骨處。當病人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原因導致暈厥、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續按揉2分鐘至3分鐘後,暈厥等症狀可消失...



拔罐減肥的穴位有哪些?

 拔罐減肥的穴位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拔罐一直都特別受大家的歡迎,但是一般拔罐減肥卻沒那麼受到大家的青睞,為了讓大家能夠瘦身成功,瞭解拔罐減肥的穴位是很重要的,那…… 拔罐一直都特別受大家的歡迎,但是一般拔罐減肥卻沒那麼受到大家的青睞,為了讓大家能夠瘦身成功,瞭解拔罐減肥的穴位是很重要的,那麼拔罐減肥的穴位有哪些?接下來就讓小編我來為各位一一說明下,趕緊往下看看吧。 拔罐一直是我國古代的文明發展,詳...



夏季按三大穴位緩解疲勞

 夏季按三大穴位緩解疲勞
養生導讀: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在工作中壓力隨之增大,上班族經常會感覺到眼睛乾澀、肩頸疼痛、疲憊不堪,尤其是夏季到來,更容易使人犯困。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緩解這些問題呢?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在夏季按三大穴位緩解疲勞。 夏季按三大穴位緩解疲勞 中醫認為,可以通過自行按摩百會穴、太陽穴、風池穴等方法進行“自醒”. 太陽穴 位於眉梢和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凹陷處,按摩此穴不僅...



解讀針灸如何通過穴位鎮痛

 解讀針灸如何通過穴位鎮痛
經絡表面有360個針刺點,又叫穴位,這些點可以平衡和儲存流動的氣。氣指一種在經脈中運動的看不見的能量或者電磁能。針灸可以調整氣的運行,通過經脈管理身體的各個系統,如神經、免疫、循環系、肌肉等等。針灸可以影響氣在管道和器官中的運動,從而調節氣、血、津液、神經、免疫、臟腑功能等等。 傳統中醫認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臟腑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或淤滯不行,或產生逆亂,或氣機升降失常等氣血運行障...



手太陽小腸經穴位圖

 手太陽小腸經穴位圖
 【循行】 1起始於小指外側末端(少澤),沿手掌尺側(前谷、後溪),上向腕部(腕骨、陽谷),2出尺骨小頭部(養老),直上沿尺骨下邊(支正),3出於肘內側當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後側,4出肩關節部(肩貞、臑俞),繞肩胛(天宗、秉風、曲垣),交會肩上(肩外俞、肩中俞;會附分,大杼、大堆),5進入缺盆(鎖骨上窩),散絡於心,沿食道,通過膈肌,到胃(會上脘、中脘),屬於小腸。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