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 | 養生知識網


 



中醫可以治療小兒咳嗽嗎 中醫解說小兒咳嗽

 中醫可以治療小兒咳嗽嗎 中醫解說小兒咳嗽
養生導讀:中醫解說小兒咳嗽,咳嗽是小兒多發病症,尤其是秋冬季較為常見。那麼中醫可以治療小兒咳嗽嗎?下面一起來看看中醫解說小兒咳嗽現象。 中醫解說小兒咳嗽 中醫認為,臨床常見到小兒平素甘肥失度,中焦脾胃積熱甚重,所謂“飲食所傷,始傳熱中”,當患外感咳嗽後,發熱雖可退,但咳嗽可半月或一月不止,多下午咳重,雖用抗菌素而咳不稍減。土生金,中焦積熱灼肺,所謂“...



小兒發燒 首選推拿

 小兒發燒 首選推拿
幾天前,一位家長抱著兩週歲的孩子來醫院要求推拿。原來是孩子上午外出遊玩的時候著涼,回來就發燒了,體溫達到39攝氏度。聽親戚介紹說小兒推拿退燒效果非常好,還可以避免藥物退燒的副作用,家長趕緊抱孩子過來試試。經過兩天(兩次)推拿治療後,孩子的體溫果真完全恢復正常。 發燒是小兒的常見病症之一。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也較差,而且年齡越小調節功能越差。但小兒對發燒的耐...



小兒咳嗽外治方法

 小兒咳嗽外治方法
 一、敷足   1.石膏6克,枳實10克,瓜蔞12克,明礬、冰片各3克。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混合均勻,加凡士林調為糊狀,外敷患兒雙足心湧泉穴,每日一換,連敷5~7天。此法可清熱宣肺,化痰止咳。 2.吳茱萸10克,法半夏6克,研成細末,加醋適量調為糊狀,外敷雙足心湧泉穴,並用棉布包好,24小時一換,連敷3~5次,伴喉間痰鳴者,可加風化硝10克,其傚尤佳。此法可化痰止咳。 二、足浴 1.將生薑30克...



春季小兒感冒絕不能小看

 春季小兒感冒絕不能小看
春季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膜炎等多種小兒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的季節,要防小兒呼吸道感染。 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兒科專家說,由於個人的免疫力狀況不同,一部分患兒可能什麼藥也不用就會痊癒,但如果連續出現發熱、頭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情況就要立即去醫院,因為這些表現與春季常見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紅熱等呼吸道傳...



小兒消積丸

 小兒消積丸
    [處方組成]     枳殼(麩炒)50g、三稜(醋炒)50g、黃芩30g、莪術(醋煮)50g、厚樸(姜制)50g、檳榔200g、青皮(醋炒)50g、陳皮50g、大黃100g、牽牛子(炒)200g、香附(醋炒)200g、木香50g、巴豆霜100g、硃砂40g   標籤:【丸】、【消積】、【小兒】



1歲小兒的四季食譜

 1歲小兒的四季食譜
一般來講,每天可進三次正餐,下午加1次午點。下面是參考食譜:  (1)春季 早餐: 豆沙奶發羔 25克 雞蛋粥 25克  午餐: 豬肝攤雞蛋 50克      軟飯 50克  午點: 梨汁糯米粥 50克  晚餐: 豬肉、菠菜、餛燉 50克      小蘿蔔絲湯 (2)夏季: 推薦食譜:  早餐:...



小兒缺鐵性貧血食療方法

 小兒缺鐵性貧血食療方法
       小兒缺鐵性貧血食療方法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一歲以下的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比較高。患兒通常表現為面色發白或發黃,身體不夠健壯,注意力不夠集中,易乏力、疲倦,精神不佳,抗病能力差。 為什麼小兒容易患缺鐵性貧血呢?這是因為一歲以下的小兒生長發育很快,鐵元素需要量相對較多,而作為小兒主要食物的人奶或牛乳,含鐵量又很低,遠不能滿足需要。此外,嬰...



中藥足療能改善小兒便秘

 中藥足療能改善小兒便秘
 使用中藥大黃為主料,再配伍其他中藥,採用中藥外治療法可以有效改善小兒便秘,並且作用平穩,副作用少,使用方便。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澤民說,治療小兒便秘可以按摩足底湧泉穴,上述方法臨床上使用較少,但是患者可以嘗試。 小兒便秘是指小兒大便乾燥、堅硬、量少或排便困難而言,多由於攝入食物及水量不足,餵養不當,或突然改變飲食習慣等因素所致。王主任說,中醫認為,燥熱...



iPad誘發小兒「四眼」

 iPad誘發小兒「四眼」
養生之道網導讀:從喬布斯發佈的蘋果產品以來,全球進入了觸屏時代,如今ipad、iphone稱為了大人小孩的掌上玩具。醫生提醒各位家長,由於小孩視覺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因此常見玩電子產品容易產生眼睛疲勞,如不注意就可能誘發視力下降。 iPad誘發小兒“四眼” 網上出現了一條題為“iPad成兒童視力第一殺手”的微博,微博稱“4歲寶寶近視200度,小朋友視力從1.0降到0.5,眼科診室外...



什麼是小兒腹瀉?如何保健?

 什麼是小兒腹瀉?如何保健?
【什麼是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兒科常見病。好發於6個月--2歲嬰幼兒,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以夏秋季最多。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 小兒非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如進食過多、過少、過熱、過涼,突然改變食物品種等引起,也可由於食物過敏、氣候變化、腸道內雙糖酶缺乏引起。感染性腹瀉可由病毒(以輪狀病毒為最多)、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