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腎臟健不健康就看手上六大症狀 腎臟健康是最受人們關注的健康問題之一,那該怎麼知道腎臟健康呢?中醫提示,腎臟健不健康看手上6大症狀! 1、小指外側出現青筋——先天腎氣不足 小指外側隱隱出現青筋,說明你可能先天腎氣不足,越長說明病情越嚴重,腎臟方面的毛病,比如腰腿沒勁、酸軟經常會找上你。 2、感情線呈紅色且有縱切紋——急性腎炎的發病先兆 小指以下感情線以上這塊兒區域是腎的反射區,如果... 2021年01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8 ℃ 次 閱讀全文
養生期 中醫教你七可為 冬季是養生的黃金時節,小編今天介紹7個中醫養生的保健妙招,讓你在寒冷的冬天做個健康冬美人。 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語出自《黃帝內經》,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點鐘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陽出來了,再起床。就是所謂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現代人不必拘泥於此,但是,在冬季適當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天黑早,陽氣收藏早,早睡可以養陽;天亮遲,陽氣升發也遲,晚起可以固陰精... 2021年01月1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
老中醫養生:養生比治病更重要 養生之道網導語:老中醫養生道:養生比治病更重要;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養生比治病更重要,瞭解中醫養生當從“順四時”起,即按照四季氣候的變化——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順勢而為。 “順時”其實不深奧 一說起中醫養生理論,人們往往覺得深奧難懂,中醫養生其實很“親民”,“對於家中、辦公室的溫度,就應該按照順四時理論而為之”。 民間有句... 2021年01月1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
夏季養生遵循四大原則 夏季養生遵循的四大原則是什麼?為什麼要遵循呢?立夏已過,炎熱的夏季正式登場。中醫養生專家表示,暑、濕、汽為夏天的主令,還會常夾帶火熱之氣。因此,在夏季養生應要遵循四大養生原則。 夏季養生遵循四大原則 一、要健脾除濕 夏季濕邪是一大邪氣。加之夏天脾胃功能低下,此時大眾常會覺得胃口不佳,易拉肚子,並會出現舌苔白膩等濕邪較重的症狀,因此應要服一些健脾利濕之物。可選擇健脾芒得化濕及利濕... 2021年01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 ℃ 次 閱讀全文
枸杞泡水,減肥又養生 養生之道網導讀:枸杞作為一種中藥藥材具有滋陰明目的功效,在我們廣東人看來,煲湯就得放點枸杞進去。但是,當枸杞與水遇上了,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枸杞作為一種中藥藥材具有滋陰明目的功效,在我們廣東人看來,煲湯就得放點枸杞進去。但是,當枸杞與水遇上了,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枸杞泡水,減肥又養生,你肯定以為我是在騙你吧,如果是這樣想的話,你看了下面的文章或許就會改變了你的看法的。 枸... 2021年01月06日 減肥瘦身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防暑防病 盛夏養生「四防」 養生之道網導讀:盛夏高溫讓人的生理功能很容易就紊亂了。中暑、傷濕、受涼是常有的事情。那麼如何做才能預防這些惱人的疾病呢?一旦中暑了,我們又應該怎麼辦呢? 時令養生 夏季養生必須要注意防暑等“四防” 夏季,防暑成了人們夏天“四防”之一。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 2021年01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 治療慢性胃炎秘訣 養生之道網導讀:慢性胃炎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發炎、病程長,症狀持續或反覆發作。 由於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一般要借助胃鏡檢查。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居消化系統疾病的首位,近年來亦有上升趨勢。 哈爾濱市中醫醫院霍莉娜主任介紹,中醫辯證施治共分為五個型。 1、脾胃虛寒型脘痛綿綿,脹滿不舒、喜熱、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溫、大便多溏、面色白光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或弱。 治... 2021年01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 ℃ 次 閱讀全文
解決失眠始於補氣益血 “秋季養生,當從睡眠開始”。中醫養生專家認為,在中醫文化中,養護陽氣一直被認為是養生、治病之本。秋天,陰氣始盛,陽氣始衰,人極易疲乏。而人睡覺的過程,即為體內生發陽氣的最好方式。 目前,睡眠問題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的重大隱患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對14個國家15個地區的25916名在基層醫療就診病人進行調查發現,27%的人有睡眠問題,而且失眠人群逐漸年青化... 2020年12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養生防乾燥 中醫5招教你防治流鼻血 春季養生防乾燥 中醫5招教你防治流鼻血 流鼻血也分很多的症狀,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方法。春季氣候乾燥會首先危及鼻咽部,鼻黏膜乾燥、毛細血管破裂最為常見,即為鼻出血,中醫稱為鼻衄。中醫養生常識:教你春季防治流鼻血的關鍵。 1、肝火上逆: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或暴怒傷肝,幹活上逆,血隨火動,蒸破鼻竅發為鼻衄。證見血色深而量大,頭疼頭暈、咽干、胸脅苦滿、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舌紅苔... 2020年12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10秘方 女性滋陰補腎又養血 養生之道網導讀:夏季,女人很容易貧血腎虛,那麼該怎麼辦呢?怎麼滋陰補腎?如何補血?吃什麼補血?下面小編推薦中醫十寶,可助女人滋陰補腎又補血哦。 中醫養生 中醫10秘方 女性滋陰補腎又養血 歲月的痕跡悄悄地留在了女人的身上,身體不好,但又不想吃一大堆藥,如何才能擁有年輕時的氣色呢?下文中醫將教你10大寶貝幫女人滋陰補血保腎。 身體不好,要滋陰,要補血,還要補腎,但又不想吃一大堆藥,該怎麼... 2020年12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