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吃焦屑,你知道由來嗎
養生之道網導讀:六月六吃焦屑,你聽說過嗎?焦屑又叫“炒麵”,是將麥炒熟後磨成粉而來的。那麼六月六吃焦屑有什麼來歷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六月六吃焦屑的由來。
六月六吃焦屑
“六月六,吃筷焦屑長塊肉。”這是如皋農村的一句諺語。農曆五月,三麥都已登場。農民將大麥曬乾炒熟,磨成“焦屑”。在北方有把炒麵叫做焦屑的,在山東地區也有把炒米磨成的粉叫做焦屑的。
焦屑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小麥焦屑,一種是元麥焦屑,還有一種是大麥焦屑。三種焦屑的製作方法都差不多,將小麥、元麥、大麥炒熟後磨成粉,便是焦屑了。
在水鄉農家,有“瘦夏”的說法,意思是酷暑時節,不思飲食,人會瘦上一圈的。於是到了農曆六月初六這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娘家,吃娘家的焦屑,彌補損耗,長得健壯一些。
焦屑起源於何時,已無從考證。據說,農曆的六月,天氣比較炎熱,而此時的農村正值農忙時,下地幹活的人需要吃些躉實的食物才有力氣下地幹活,於是便有人將剛收穫上來的新麥炒熟,磨成粉製作成焦屑調節胃口。
城裡人吃焦屑是嘗新的,小半碗焦屑,一調羹紅糖,用開水調成糊,既香又甜。農民吃焦屑是當飽的,盛一大碗薄粥,勺半瓢焦屑,一邊吃,一邊拌,要幹幹的才香。說“吃焦屑,拌唾咽”。炒焦屑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要焦,嫩火不香。
吃焦屑的方式很特別。先舀一勺焦屑倒進碗裡,然後向碗裡加少些開水,如果你喜歡的話,還可以放一點糖,滴幾滴麻油,用筷子稍作攪拌,待把焦屑攪成粗粒狀後,用筷子把它們撥到碗沿擠壓數下,擠壓成一塊塊小餅後再往嘴裡送。
六月六吃焦屑,有一段美好的民間故事:
相傳明朝萬曆年間,東台西溪有一對恩愛的夫妻,丈夫叫王成,妻子劉氏,夫妻二人男耕女織,生活很美滿。有一年的六月間,連日的暴雨導致洪水上漲,堤壩岌岌可危,官府就徵集王成前去修築,妻子劉氏怕丈夫勞動的時候忍饑挨餓,就把剛剛磨好的大麥放在鍋裡細火慢炒,漸漸的味香逸出。
這時門口來了一位瘸腿老漢,拿著一個破碗,請求施捨點東西給他吃,劉氏看到這位衣著破爛的老人,很是同情,就把剛剛炒好的大麥面,給老人用水泡好送去,老人三下五除二的就吃完,還想吃一碗,劉氏又給他泡了一碗,老人千恩萬謝,說了一句:“好事做了好事在。”就飄然不見蹤影。
劉氏也沒有放在心裡,第二天就打好行裝給丈夫送行,丈夫走了沒有幾天,就回來了,說是暴雨停止了洪水也退了,所以官差也算完成啦。這天夜裡,劉氏做了一個夢,夢見那位瘸腿老漢,對她說,自己是東海龍王,因為她的炒麵太香了,香味把他吸引過來,看到劉氏良心很好,所以就把洪水退了,免除了她丈夫的苦役。
夢醒後,劉氏就把這些說給同鄉的人聽,大家紛紛稱奇,因為東海龍王是六月初六現身的,這以後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來炒焦屑,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大麥為五穀之長。“主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補虛勞,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谷食,止洩,不動風氣。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膚。為面勝於小麥,無躁熱。”又說:“久食,頭髮不白。和針砂、石子等,染髮黑色。”
從前城裡人家每到夏天也買一些大麥粯子煮飯、大麥糝兒煮粥,消渴祛暑,補血化食,勝於服藥。“白菜青鹽粯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這是鄭板橋常寫的對聯,也是他夏令祛暑養生的飲食。
標籤:【六月六是什麼節日】、【六月六吃羊肉】、【六月六吃狗肉】、【六月六吃炒麵】、【六月六山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