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防乾燥 中醫5招教你防治流鼻血 | 養生知識網


 

A-A+

養生防乾燥 中醫5招教你防治流鼻血

2020年12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春季養生乾燥 中醫5招教你防治流鼻血

流鼻血也分很多的症狀,不同的症需要不同的方法。春季氣候乾燥會首先危及鼻咽部,鼻黏膜乾燥、毛細血管破裂最為常見,即為鼻出血,中醫稱為鼻衄。中醫養生常識:教你春季防治鼻血的關鍵。 

1、肝火上逆: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或暴怒傷肝,幹活上逆,血隨火動,蒸破鼻竅發為鼻衄。證見血色深而量大,頭疼頭暈、咽干、胸脅苦滿、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數。治宜清肝瀉火,涼血止血,方以龍膽瀉肝湯加味。

2、肝腎陰虛:

房勞過度,耗傷腎精。或久傷陰,肝腎不足,水不涵水,肝不藏血,虛火上炎,血液升騰,溢於清竅,而為鼻衄。鼻血時作時止,口乾少津,頭暈眼花,耳鳴,心悸失眠,五心煩熱,舌紅絳、脈細數。治宜滋養肝腎,涼血止血,可選知柏地黃丸加籍節、阿膠等論治。

3、肺經熱盛:

外感風熱或燥熱之邪犯肺上熏鼻竅,熱傷脈絡,溢於鼻中故為鼻衄。鼻血點滴而出,色鮮紅量少,鼻腔乾燥並有咳嗽痰少,口乾身熱,舌邊尖紅,苔白脈數,治宜疏風清熱,涼血止血,方用桑菊飲加丹皮、茅根、山梔炭。

4、脾不統血:

久病不愈,憂思勞倦,飲食不節,損傷脾氣,脾氣虛弱,統血矢司,氣不攝血,脫離脈道,滲於溢鼻而致鼻衄。其血滲滲而出,色淡量少,面色無華,神疲懶言,食少便溏,舌淡脈緩弱。治當健脾益氣,攝血止血。方用歸脾湯加側柏葉、地榆炭等。

5、胃熱熾盛:

胃中素有熾熱,或過食辛辣,以致胃熱熾盛,循經上炎,血隨熱湧,妄行於外而為鼻衄。其血量大而深紅,鼻干口臭,煩渴引飲,大便乾燥,舌紅苔黃脈洪大。治宜清瀉胃火,涼血止血,選用地黃湯加石膏、知母、大黃治之。

對鼻出血的病人當遵照“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法則,常用外止血的方法可選用冷敷法(即冷毛巾敷鼻)或吹藥法(石膏鍛熱為末吹鼻)。鼻血制止後再按症治之本源,其病可愈。

標籤:【經常流鼻血是怎麼回事】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