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盲:蘿蔔不能和中藥一起吃 養生之道網導讀:蘿蔔不能和中藥一起吃。在我們吃中藥的時候,為了保證藥效,就要注意一些飲食上的禁忌。比如蘿蔔不能和中藥一起吃,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蘿蔔不能和中藥一起吃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喝中藥時以下食物最好不要吃 1、辣椒 不... 2021年07月2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閱讀全文
幾味中藥美容又靚膚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許多人喜歡使用各種面霜,來消除或掩蓋顏面部的皺紋以達到美容的效果。殊不知美容霜大多含有化學藥物,過度使用美容面霜易引發多種副作用,在此介紹幾種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藥,希望各位讀者能根據自身情況予以選擇。 蘆薈 味苦,性寒。歸肝經、大腸經。蘆薈含有大量的天然蛋白質、維生素、葉綠素、礦物質、氨基酸、脂肪酸、活性酶、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還含有蘆薈素、蘆薈黏多糖、... 2021年07月2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7 ℃ 次 閱讀全文
用電磁爐煮中藥影響藥效 如今,很多人用電磁爐等現代化的電器來熬中藥,但專家指出,在家自行煎制中藥時,最好選擇柴火、炭火或煤氣灶點燃的明火。 中藥講究“水火共製法”,雖然電磁爐、微波爐等現代化的家用電器完全可以達到上述明火的熱量,但它們對中藥材的有效成分有不同程度的破壞。 現代家庭大多使用鐵鍋、不粘鍋、不銹鋼鍋,但煎制中藥最好不要選擇這些器皿,一些污染嚴重地區製造出來的沙鍋也不宜... 2021年07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嬰幼兒喂中藥時有哪些禁忌 其實,只要按照嬰幼兒不同時期的特點、不同的藥物性質,採用不同的方法,給嬰幼兒服中藥就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相反還是一件容易的事。 煎藥量與服藥方法給新生兒餵藥,每日藥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因新生兒味覺發育尚未健全,可將藥汁直接放在奶瓶中由他自己吮吸,或用滴管慢慢滴入口內。1-3歲的嬰幼兒,每日藥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這時期的嬰幼兒的味覺非常敏感,所以餵藥的方法... 2021年07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閱讀全文
喝中藥怎樣才能不苦 良藥苦口利於病,人人皆知。問題是,有的藥實在是苦不堪言,難以喝下。有時候,有的病又不得不連服多帖,有些人真的是皺著眉頭,含著眼淚吞服。中醫專家總結出中藥祛苦六法,可以讓中藥比較容易入口。 1掌握服藥時間在一天24小時內,機體有兩個吸收藥物的“黃金時期”,一個在上午8時至10時,一個在下午2時至3時。苦味中藥可在飯後上述時間內服用。 2掌握藥液溫度中藥的服用講究“... 2021年07月1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 ℃ 次 閱讀全文
咨詢中藥可以不苦嗎? 問:這幾天身體不舒服,去看中醫,開回來的中藥湯劑,真叫個苦啊!請問一下,為什麼中藥都這麼苦?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它不苦? 北京讀者 姜女士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高宏答:中藥並非都是苦味的。 中醫學中,中藥被分為&... 2021年07月0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5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解除醉酒不良症狀 烏梅:性味酸、平,入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生津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等症。因其味酸能生津止渴,故可解醉酒煩渴。取烏梅30g水煎服,可解醉酒後煩渴。 白茅根:又名茅草根,其性味甘、寒,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功效。取白茅根15~30g水煎服,可解酒毒。 桑葚:又名桑果,其性味甘、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腸功效。解酒時... 2021年07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閱讀全文
溫化寒痰的中藥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溫化寒痰的中藥有哪些?溫化寒痰藥主要是用溫化的方法來把體內的痰化掉,那麼溫化寒痰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溫化寒痰的中藥,一起來看看。 溫化寒痰的中藥有哪些 溫化寒痰藥性多溫燥,有溫肺祛痰,燥濕化痰的功效。可治寒痰,濕痰所導致的咳嗽氣喘,濕痰所導致眩暈,肢體麻木,陰疽流注等病患。溫化寒痰藥包括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莢、旋覆花、白前、貓爪草等。 1、半夏 ... 2021年07月0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3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磁石的炮製方法 【來源】 本品為等軸晶系礦物磁鐵礦Magnetite。主含四氧化三鐵。 【炮製方法】 一、淨制 除去雜質(《藥典85》)。 二、切制 砸碎(《藥典85》)。 三、炮炙 醋淬 取淨磁石,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鍛至紅透,醋淬,研成粗粉。每磁石100kg,用醋30kg(《藥典85》)。 【現代研究】 探討了鍛磁石的煎出物及含鐵量。結果表明,鍛磁石的煎出物及含鐵量基本與劑量成比... 2021年06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6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炮製方法–炙法 將淨選或切制後的藥物,加入一定量的液體輔料拌炒的炮製方法稱炙法。根據所加輔料不同,分為酒炙、醋炙、鹽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種方法。炙法均用液體輔料,鹽、生薑等需製成鹽水和薑汁方可應用。要求輔料滲入藥物內部,其加熱溫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時間較長,以藥物炒干為宜。 一、各類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變藥性,引藥上行——大黃、黃連、黃柏等。 (2)增強活血... 2021年06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8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