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 養生知識網


 



4款中藥有效治療痛經

 4款中藥有效治療痛經
女性痛經是常有發生的事情,不少女性因為痛經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對於痛經,只要好好進行調理便可以有效地減少痛經程度。那麼,要怎麼治療痛經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你介紹4款中藥,讓廣大女性減少痛經的困擾。 治療痛經的中藥——烏豆 烏豆味甘性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烏豆可以治療腎虛陰虧,消渴多飲,小便頻數;肝腎...



補陰的中藥有哪些

 補陰的中藥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補陰的中藥有哪些?補陰,中醫治療陰虛證的方法。那麼補陰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補陰的中藥,一起來看看。 補陰的中藥有哪些 補陰,又稱滋陰、養陰、育陰、益陰。補陰法常用於治療形體消瘦,口咽乾燥,兩目乾澀,眩暈,耳鳴,乾咳少痰,痰中帶血,胃中灼熱等。常用藥物有沙參、麥冬、天門冬、玉竹、女貞子、石斛、百合、旱蓮草等。 1、沙參 沙參,別名南沙參、泡參、泡沙參。沙參具有...



平肝熄風的中藥有哪些

 平肝熄風的中藥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平肝熄風的中藥有哪些?凡具有平降肝陽、止息肝風作用的藥物,稱為平肝息風藥。平肝熄風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平肝熄風的中藥,一起來看看吧。 平肝熄風的中藥有哪些 平肝息風藥,適用於肝陽上亢、頭目眩暈,以及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症。臨床使用平肝息風藥的時候,應根據辯證施治的原則給予不同的配伍。如因熱引起的,與清熱瀉火藥同用;因風痰引起的,與化痰藥同用;因陰虛引起的...



秋冬潤唇中藥食療經驗妙方

 秋冬潤唇中藥食療經驗妙方
  一、中藥調治 ⒈養陰潤燥茶 胖大海2枚,北沙參3克,桔梗3克,烏梅3克,大棗3枚,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浸泡1小時,可加冰糖少許調味。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於秋燥所致的口唇乾燥、咽喉乾痛等症狀者。 ⒉百傷口二冬膏 百合、天冬、麥冬各250克。將3味藥洗淨,加水文火煎煮2小時,過濾取汁,濃縮成膏。每100克清膏中加煉蜜50克混勻。每日早、晚各用白開水調服15克。具有養陰...



中藥炒炭有妙用

 中藥炒炭有妙用
    看中醫處方,有時會發現某中藥名後加了“炭”字,如大薊炭、大黃炭等。炒炭是中藥的一種炮製方法,即將藥物炒(或鍛)至外部枯黑,內部焦黃,有焦苦味為度。 中藥炒炭後,改變了藥性,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增強藥物的止血作用。中醫五行學說認為,黑可制紅,所以“血見黑必止”,如茜草炭、蒲黃炭等;二是緩和峻藥藥性,減弱補藥膩胃,有利於中焦,如大黃炭、乾薑炭...



中藥泡腳可治痛經

 中藥泡腳可治痛經
許多女性都被痛經所困擾。如果你嘗試過多種治療都沒好轉,不妨試試在家用中藥泡腳,但不同體質或不同的辨證類型,在用藥方面會有不同的選擇。 氣滯血淤型   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血色暗而帶有血塊。針對此類症狀的人,應調和氣血,化淤止痛。因“女子以肝為本”,泡腳所選藥物多以入足厥陰肝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引經藥醋。 適宜方劑:青皮、烏藥、益母草各30克,川芎、紅...



中藥煎煮前不宜水泡

 中藥煎煮前不宜水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煎藥給藥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煎藥的目的,是把藥物裡的有效成分,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擴散、滲透和脫吸附等),轉入到湯液裡去。正確煎煮中藥也是發揮中藥療效的重要環節。清代醫學家徐靈脂講過“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與不效,全在於此”。為了使中藥的應用能夠更合理,療效更可靠,在煎煮中藥前應注意些問題。 一些人在煎煮中藥前,會用清水將中藥洗一遍,...



中藥染髮健康與美麗

 中藥染髮健康與美麗
如今染髮已成為時尚:年輕人可以隨心情改變頭髮的顏色,配合服飾和妝容,充分顯示自己的個性,而中老年人則由於不斷長出的白髮而開始接觸染髮。“染髮”既能使人美麗,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通過染髮更能使自己容光煥發。而染髮劑中的“對苯二胺”是一種強致過敏物質,我們也要注意健康問題。 上海交大農學院推出的飛駿牌中藥染髮水〔發明專利號:ZL02136428.1衛妝特字(2002)第0637號...



清熱涼血的中藥有哪些

 清熱涼血的中藥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清熱涼血的中藥有哪些?清熱涼血藥主要治療濕熱毒瘀蘊結證,常見病症便秘、痤瘡、皮炎、濕疹等。那麼清熱涼血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清熱涼血的中藥,一起來看看。 清熱涼血的中藥有哪些 本類藥物可通過其清熱作用而達到涼血的目的。清熱涼血藥多甘苦鹹寒,清熱涼血藥具有清解營分,血分熱邪的功效,部分藥物既能夠清熱涼血,又可以滋養陰液,亦可用於陰虛內熱的病證,清熱涼血藥主要...



喝中藥不宜加糖

 喝中藥不宜加糖
  中藥湯劑效果很好,但是比較苦,有人為掩蓋難以下嚥的苦味,就在湯藥裡加點糖。專家提醒,這種只顧爽口的做法不宜提倡,否則輕者降低療效,重者還會產生副作用。 在每個方劑中,組成的藥物藥味皆有“酸、苦、甘、辛、鹹”的不同,藥性也有“寒、熱、溫、涼”的差異。而糖類也具有一定的藥性及療效,糖能潤肺和中、補脾緩肝,可用來治療肺燥咳嗽、口乾舌燥、中焦虛、胃痛等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