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 | 養生知識網

 



芒種節氣的食療方

 芒種節氣的食療方
在芒種節氣裡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間管理,更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種節氣的具體食療、食譜方。 西紅柿炒雞蛋: 〔配料〕西紅柿300克,雞蛋3個,精鹽、味精、白糖個適量。 〔做法〕西紅柿洗淨切片,雞蛋大入碗內攪勻。 油鍋燒熱,先將雞蛋炒熟,盛入碗內;炒鍋洗淨,燒熱放油,白糖入鍋融化,把西紅柿倒入鍋內翻炒2分鐘後,將雞蛋、鹽入鍋同...



芒種,飲食宜「清補」

 芒種,飲食宜「清補」
芒種時節,天氣炎熱,已進入典型的夏季,此時也成為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會越來越低,農諺裡“芒種忙忙種”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對於芒種節氣的飲食調養,歷代養生家都認為“清補”是最佳的選擇。那麼,到底何為“清補”呢?怎樣“清補”對人體才會更有益呢? 這裡的“清補”就是選用具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的食料來...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專家稱,立夏後有利於人體心臟的生理活動。 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學會養“心”。 炎熱汗多,營養消耗大 剛進入5月,天氣就熱得讓人有點無所適從,一些疾病隨之而來。由於夏季炎熱而出汗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同時,天氣炎熱又影響著人的食慾,除注意飲食清潔和清淡為主外,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 養生專家趙世立指出,人生活在相對濕度為45%~...



立夏養生宜增酸減苦調養胃氣

 立夏養生宜增酸減苦調養胃氣
木型人 多吃清熱養陰生津食物 體質特點:膚色蒼白,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 起居調養:宜早睡早起,忌動心火,情緒應樂觀。 飲食調養:應多吃可清熱養陰生津的食物,如枇杷、香瓜、白芍、木耳、銀耳等。 藥膳選擇“芍葯粥”:白芍20克,粳米100克,大棗15枚,麥芽糖適量。先以白芍、大棗加水適量,小火煎汁,取出藥渣,加水,並放入粳米,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熬...



立夏養生輕淡食譜

 立夏養生輕淡食譜
荷葉鳳脯: [配料] 鮮荷葉2張,火腿30克,剔骨雞肉250克,水發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鹽、白糖、雞油、紹酒、蔥、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 雞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蔥切短節、姜切薄片,荷葉洗淨,用開水稍燙一下,去掉蒂梗,切   成10塊三角形備用。 蘑菇用開水焯透撈出,用涼水沖涼,把雞肉、蘑菇一起放入盤內加鹽、味精、白糖、胡椒粉、紹酒、香油、雞油、玉米粉、蔥...



立夏養生,如何養出好心情

 立夏養生,如何養出好心情
陳治卿提醒說,隨著氣溫升高,人們易煩躁不安,出現睡眠不好、血壓升高等症狀,此時人們最需“平心靜氣”;特別是老年人,立夏後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來就診的人會增多。立夏後宜晚睡早起,中午適當午睡能使人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隨著氣溫上升,人們容易出汗,“汗”為心之液,老人不可過度出汗,每天需補充水分,保持機體平衡,尤其是運動後更要適當飲用溫水,補充體液。...



立夏節氣裡推薦清淡養生食譜

 立夏節氣裡推薦清淡養生食譜
荷葉鳳脯: 〔配料〕鮮荷葉2張,火腿30克,剔骨雞肉250克,水發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鹽、白糖、雞油、紹酒、蔥、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雞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蔥切短節、姜切薄片,荷葉洗淨,用開水稍燙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塊三角形備用。 蘑菇用開水焯透撈出,用涼水沖涼,把雞肉、蘑菇一起放入盤內加鹽、味精、白糖、胡椒粉、紹酒、香油、雞油、玉米粉、蔥節、薑...



立夏,一起青春作伴「野米飯」

 立夏,一起青春作伴「野米飯」
居城市的市民對大自然充滿嚮往,而快節奏的生活也讓大家開始回味一些古舊習俗。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和許多民間傳統一樣,立夏日燒“野米飯”開始漸漸復甦。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裡,去鄉下找塊空地燒“野米飯”成了年輕人的新追捧。 手忙腳亂憶童年 “好幾年沒燒‘野米飯’了,一直心存遺憾。”海鹽人付小姐是個典型的80後,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



驚蟄養生注意哪些問題

 驚蟄養生注意哪些問題
按照一般的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天氣已開始轉暖,並漸有春雷出現,雨水漸多,平均氣溫能達到16℃-18℃。雖氣候日趨暖和,但陰寒未盡,所以氣候變化較大,有時降雨量也不少,突然其來的冷空氣亦較強,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乍暖還寒。 “春困”和“春捂”在這節氣裡尤為突出和重要。此時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上醒來比任何一節氣都遲,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



驚蟄養生重在護肝健脾

 驚蟄養生重在護肝健脾
驚蟄節氣前後,冷暖空氣交替開始頻繁,冷空氣尚顯餘威,有時還會長驅直入;暖空氣與時俱進,勢力漸強。南方陰雨開始增多,北方乾燥多風。有諺語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可見初春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是驚蟄期間的天氣特點。 驚蟄節氣雖已回暖,但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