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職場倦怠症 拖垮你的身體
養生之道網導讀:你是不是也會常常感覺上班很枯燥?身心很疲倦的感覺?那是因為你患上了職業倦怠症!想要擺脫這種狀況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講述職業倦怠症的相關知識。
“職業倦怠症”又稱“職業枯竭症”,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困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據調查,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職業倦怠不光影響心情,還危害身體健康,應當積極地加以調整。
職業倦怠是一種職業心理現象,是人們對工作不滿的一種消極心理抵抗。雖然是一種本能的心理反應,但對個人來說還是危害不小的。首先,它會讓人的內心長期處在疲憊狀態,這就是所謂的心累。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引發焦慮以及由此引起的失眠;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及其交替性的便秘和腹瀉;導致營養不良性消瘦及抵抗力下降;情緒煩躁導致暴飲暴食及肥胖;導致注意力渙散和記憶力下降等腦力減退;發生人際關係緊張及戀愛、婚姻、家庭問題。
發生職業倦怠內外因兼有
自己若想擺脫這種職業倦怠的現象,就要首先找到病因,再對症下藥。
職業倦怠的外因是許多社會問題和企業制度的不完善等。如氣候的異常變化、頻發的安全事故、郭美美事件、貪污腐敗、食品安全的危機、高居的房價等等,都給人的內心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再如醫患關係的緊張、根據學生分數對老師的單一評價、企業管理的人性化欠缺、多種對公平競爭的障礙、學非所用的就業現實狀況等等。這些無不都給人許多的無奈,令人產生內心的不滿和壓抑。
職業倦怠的內因,主要表現為:不能從工作中體會到樂趣:主要是覺得工作枯燥單調、沒創意可言;不能滿足內心的成就感:成績得不到認可,工資回報也不滿意,自己的價值被貶低;不能滿足內心的控制慾望:在工作中總有一種受控於他人、受控於機器的感覺;身心的極度疲憊:巨大的工作壓力,超長的工作時間,工作成了壓在心頭的負擔;比較心態: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如別人的好,自己的運氣總是很差。
防倦怠要從調整自身認知入手
站在不同的位置,就從不同的地方下手來改善職業倦怠。企業要把員工當成合作的夥伴,建立通暢的上下溝通機制,瞭解員工的內心需求,實行人性化的管理。而作為個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埋怨外在條件,就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因為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滿足控制欲會帶來內心的愉悅。比如有人喜歡養寵物,其中對寵物的可控制感,就能給人帶來極大的身心愉悅。反之失控感會讓人產生恐慌等負面情緒,就像你剎車失靈時的感覺。所以與其糾纏於外部因素,比如工作單調、工資不合理等,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夠控制的自我心態上,多從調整自己的認知入手。因為我們容易控制的,顯然是自己的內心。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首先,換一個角度看自己的工作。如果只把工作當作掙錢的手段,那上班時就會難熬之極。如果把工作當成個人成長的過程,除了工資,還有對自己的磨煉和經驗的提高,這樣就會由抱怨和不滿走入平靜。如果能把工作當成實現自我價值的載體,那就更會珍惜每一天的工作時間,在工作中發現無窮的樂趣。
其次,要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同樣工作的時候懷有不同的心境,心情好了自然工作就會認真,就會少出差錯,多得收入,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當然這不是說讓我們逆來順受,而是說讓我們在努力改造外在環境的漫長過程中,不讓自己太痛苦,能夠把握生命的每一天,好好地享受人生,同時也以積極的心態,用我們的工作成果,投入到對外在條件的改造之中,這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
再次,要擁有1-2個和工作毫不相干的愛好。一些修身養性的愛好,如游泳、打球、彈琴、看書、唱歌或者三五好友切磋棋藝,同樣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與控制感的滿足,彌補我們在工作中沒有達成的一些內心需求。
還有就是健康的生活習慣能高效地恢復精力、提高抗壓能力。身體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一個常年胃痛的人是難有好心情的,健康的人抗壓能力也高。而且工作的鍛煉有助於提高精力,一個常年無所事事的人是不可能有良好的精力的。很多人下班後覺得很累,是精力消耗完了需要恢復。每天有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營養均衡的三餐、及時的心理調節、適當的學習充電等,就會保證精力的高效恢復和良好狀態。
OL為何會患上“職業倦怠症”
小美應該算是一個幸運兒,目前從事的調研工作,既和自己的專業對口,又與自己的興趣相投,而她自己也有一份讓大家都很滿意的工作,是一家國際調研公司中國分公司的員工。到今年,她的工作就整整8年了,因為8年職位沒有發生過任何的變化,自己也不願意跳槽換僱主,因此她覺得自己患上了職業倦怠症。
“我不想工作,對工作沒有了熱情,就想著只要不出錯就萬事大吉了。可這是我曾經最喜歡的職業呀,我也為了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很多。但現在那種職業的神秘感也沒有了,我也懶得學習新東西,因為自己具備的這些知識,應付目前的工作綽綽有餘。可是我才不到30歲,又不甘心回家養老,但我實在不知道自己腳下的路通往何方?”
對工作沒有了熱情時,需要尋求一點變化。
職業倦怠並非你一人造成
金輝(易之易工作網CEO):對工作產生的這種所謂“職業倦怠”其實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公司的發展過於平緩、企業文化建設過於平庸、工作崗位創新空間有限、自身職業學習能力下降、上下級關係不暢、家庭牽扯精力過多等等,都有可能是職業倦怠的成因。因此,要較好地解決職業倦怠現象,首先要從產生職業倦怠的主要成因入手,要保持好的心態,客觀地分析出究竟是什麼主要原因導致自己的職業倦怠。例如:如果主要原因是自己對事業的追求下降了,那麼答案就是:問題出在了自身的事業心方面。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公司的發展令你失望,還是因為多年來遲遲沒有晉陞,還是因為家庭牽扯的精力過多,還是自己乾脆就不想再工作?找到這些問題的所在後,才能找到具體的解決的方法。以小美的現狀來分析,至少有3個現實的問題:
1、八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說明她在公司屬於穩定的因素;
2、八年沒有職位晉陞,說明她的工作能力合格但也很平庸;
3、一名工作八年的資深員工,工作上出現了“應付就可以完成任務”和職業倦怠現象,說明了公司的團隊管理能力、激勵機制、企業文化建設3個方面有很嚴重的問題。
以小美認為“我才不到30歲,又不甘心回家養老,但我實在不知道自己腳下的路通往何方”的憂慮來看,說明她還是有明確的進取心的。因此,我給小美以下建議:
1、對公司管理層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改善公司的管理,激勵和提升團隊的效率;
2、規劃自身的職業前景,審視自身的工作心態,關注同行業的發展;
3、客觀評價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此基礎上可考慮謀求更高職位或更換公司。
不斷地出現需求才不會倦怠
韓三奇(三奇心情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心理學專家):處於職業倦怠狀態的人,往往認為做某個工作時間太長沒有激情了,於是產生厭倦情緒。可我們天天吃飯,為什麼不會厭倦吃飯呢?因為生理上有需要,必須要吃飯。那麼,之所以厭倦做了8年的工作,是因為小美從中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起初得到的這份工作至今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但小美卻由當初的喜歡變成厭倦,也就是說,小美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她在工作中找不到她想要的東西了,當初讓她滿意的工作現在卻就成了雞肋。
我建議小美進行反思:自己想要的東西究竟是什麼?生命中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澄清這兩個問題非常重要,小美的工作狀態停滯不前,跟她沒有長遠目標有很大關係,目前的這個工作,在8年前是她的夢想,夢想一旦成為現實,其吸引力自然減小。
小美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將來,眼下可以考慮學習新的知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過去的8年,社會變化很多,小美或許也想嘗試新的東西,但自己的知識積累肯定又讓她沒有信心,這也是她倦怠的原因之一。
剛工作的人最容易職業倦怠
心怡(職場心理學專家):有一組數字可以幫助職場人瞭解職業人合理理解倦怠,智聯招聘曾經做的一項有關職業倦怠的調查數據表示,通常工作前4年的職業倦怠比例較高,其中剛剛參加工作的受訪者比例最高,達到了46.6%。工作1年、2年、3年、4年的受訪者出現職業倦怠的比例依次為:44.7%;40.7%;40.5%;43.7%。職場新人容易產生倦怠,主要是因為很多人一畢業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倦怠感就迅速產生。
工作5年之後,則出現了明顯的降低。而工作16年以上的職業倦怠程度最低,僅為31.2%。所以,“熬過去”不失為一個對付倦怠症的一個有點笨拙但不失有效的方法。通常一個人和自己的職業大致要經歷四個時期:
第一、蜜月期
這一時期個人覺得有充足的精力,對工作的滿意度較高。
第二、適應期
開始真實地接受工作內容的高度重複性和工作環境的單調乏味性。
第三、挫折期
出現了身心失調的不健康病症,個人的自信心也受到威脅。
第四、淡漠期
個體無法繼續工作,出現嚴重的心理衰竭狀況,對周圍人、事表現出極端的冷漠態度。出現了職業倦怠建議在公司內部換職位,或是對自己做出新的打算,總之需要給自己一點變化刺激達到尋找新樂趣的目的。
3招助你解決職場倦怠
婚姻中有“七年之癢”,而在當今職場,有些人工作不到7個月,便已“癢不可支”。
職場的“4年之癢”
在一項以網絡上100萬上班族數據庫為基礎的調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壓力較大,近2/3的人對工作興趣索然。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公佈的另一組數據顯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就業未滿4年。職業倦怠似乎成了現代社會的通病,在人們身邊蔓延……
情感衰竭的氾濫
情感衰竭是指沒有活力和工作熱情,感到感情極度疲勞。此次調查顯示,27%的人有較嚴重的情感衰竭;61%的職場人士感到工作壓力較大,下班後精疲力竭。在外企干了3年的小杜現在她就靠每月外出旅行兩天來減壓。“但不管在哪個城市,我想的全是工作。所以我最近辭了職,打算徹底放鬆半年。 ”
玩世不恭敷衍
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像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像和環境採取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等。在心理學上,這也被稱作“去人格化”。調查中,近2/3的人對工作越來越沒興趣,並對工作的意義持懷疑態度。
個人成就感減低
個人成就感減低則是指傾向於消極評價自己,並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有關這一項的調查結果多少讓人欣慰,74%的人對自身評價較高,僅4%左右的人認為在工作中沒什麼成就感。
專家根據同時擁有以上表現的多少,將工作倦怠分成了低、中、高三個等級。結果顯示,74.6%的人有一種症狀,為輕度工作倦怠;43.2%的人出現了兩種症狀,為中度工作倦怠;10.8%的人則同時具備三種症狀,為嚴重工作倦怠。
前4年是職業倦怠高發期
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的調查顯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參加工作未滿4年。工作5年後,倦怠指數有明顯下降,工作16年後,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調查也顯示,25歲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現了職業倦怠,其次為25—35歲人群。
職場倦怠的表現
換工作則是職業倦怠的一種典型表現,參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小陳表示:“真是想不通,我們的父輩居然能在一個單位呆上一輩子!我的同學畢業後,基本上都換了好幾份工作。”據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發佈的《上海市勞動者職業流動週期分析報告》顯示,和其他年齡層的勞動者相比,30歲以下的年輕人職業流動週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換一次工作。“這種變化與社會整體氛圍有關。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楊東表示,首先,現代人把錢看得太重,不少人選擇某個工作並不是出於興趣。加上日益激烈的競爭和工作壓力,他們很快就會身心疲憊。
環境也是罪魁禍首
其次,環境的影響。過去人們很少跳槽,而且大多數人都希望抱住一個“鐵飯碗”吃一輩子。但現在跳槽的人越來越多,“捧鐵飯碗”在一些人眼中甚至成了“沒能力”的表現。“人都是容易受周圍人影響的,一旦身邊有人出現了職業倦怠,難免影響自己。
企業、個人如何應對職業倦怠
一旦職業倦怠如“流感”般蔓延,便一發不可收拾——“被傳染者”會無心工作;沒有了向心力的團隊更如同一盤散沙。因此,企業和個人如何應對職業倦怠至關重要。
從企業來看
從企業來看,管理者首先可根據不同的員工給予不同管理方式。如對喜新厭舊的人,可用輪崗制,讓他們體會不同工作的快樂。對追求完美的人來說,則不要給他們太大壓力。其次,實行“陽光照耀下的體制”,讓員工全身心地將心理能量投入工作,盡量少在人際關係等方面消耗精力。
專家對個人的建議
對個人來說,如果感到倦怠,專家有三點建議:
第一、瞭解自身特點和工作價值;多問自己,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有那麼重要嗎?我非得這麼忙不可嗎?你或許會發現,忙碌只是一種習慣。不如給自己放個短假,張弛有度的生活能讓人重整旗鼓,再度投入工作。
第二、讓工作更有條理;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將所有工作項目一一寫明,然後考慮哪些可以完全放棄,哪些可交由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
第三、如果你對現在的工作完全沒了興趣,就要重新慎重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工作。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如果你對工作產生了厭倦的心理,就要好好研究一樣原因了,找出合理的方法解決它。
標籤:【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