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 | 養生知識網

 



夏至高溫,吃啥喝啥才能保清涼

 夏至高溫,吃啥喝啥才能保清涼
在炎熱的夏日,環境溫度過高,空氣濕度大,人體內熱量不易散發,熱量積存過多,這樣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而發生中暑,因此,防暑除了注意物理降溫之外,還應注意在飲食方面進行以下的調理。 一、多吃粥 在炎熱的夏季,人的腸胃因受暑熱刺激,功能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食慾不振等不適,重者還會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則是飲食調理措施之一,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



天人相應 立春養生備要

 天人相應 立春養生備要
中醫認為“天人相應”,意思是人體必須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保持機體與自然的平衡,才能順利安康的度過一年。所以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根據二十四節氣的特點進行保健的習俗,這種習俗世代相傳,對中華民族的健康起著巨大的作用。 立春:每年2月3、4或5日為立春。它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有“開始”之意;春,含有“出”的意思。“立春”是陽氣...



如何平和過渡到夏季

 如何平和過渡到夏季
順四時是養生的首要原則,因此,要順應節氣的變化,注意養心臟。應重視立夏養生,平和過度到夏季。 另外,從運氣學說來說,立夏也是二之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屬乾卦,是一個陽氣盛的節氣,此時應如何做好立夏養生以適應炎炎夏日並順利過度到三之氣呢? 起居養生 立夏時節,雖說夏季到來了,天氣逐漸炎熱,溫度明顯升高,但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另外進入立夏後,晝長夜短更明顯...



清明飲茶話養生

 清明飲茶話養生
飲一盞明前茶 對茶葉來說,清明是個重要的分界線,清明前採摘製成的茶葉俗稱“明前茶”。“明前金,明後銀”,意思是說過了清明節,茶葉的品質和價格就下降了。明前茶的香氣物質和滋味物質含量豐富,因此品質非常好。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春季氣溫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芽葉細嫩,葉張厚實,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物以稀為貴。 這一時期的茶葉...



清明時節養生宜吃薺菜

 清明時節養生宜吃薺菜
清明前後的春天,肝陽上亢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飲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 對於養生來說,清明節氣中,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筍、雞等。可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利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降火滋陰、清胃生津。 清明節之後,宜吃的...



清明時節時令多吃野菜可治病

 清明時節時令多吃野菜可治病
苦菜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生長,又有叫苦蕈菜、苣菜、敗醬等。苦菜顧名就能知其屬性是味苦性寒,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排膿。苦菜中還含維生素C及大量鐵質,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及鈣、磷等。此時食用清熱涼血,降內熱減少因內熱而外感風寒的疾病。 馬蘭頭,又有叫馬蘭、螃蜞頭草、田邊菊等,我國大部分地區路邊及田野有生長,也有人工栽培。其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蛋白質、脂肪、鈣、...



清明時節菜譜 五指毛桃煲雞湯

 清明時節菜譜 五指毛桃煲雞湯
做法: 1.五指毛桃洗淨,稍浸泡;紅棗洗淨,去核; 2.洗淨宰好的光雞,斬大塊,汆水撈起; 3.煮沸瓦煲裡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飲用。 功效:行氣血、補脾胃、舒筋活絡。 ●靚湯心水 五指毛桃一般在大超市或市場的雜貨店有售,亦可在信得過的網店購買。 ●美食科學堂 “南芪”——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是客家人常用的煲湯材料,所用部分其實是這種...



清明節氣起居飲食注意要點

 清明節氣起居飲食注意要點
起居 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在此節氣中心臟會過於旺盛,所以這一段時間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對此要高度重視。其次,旺木傷金,金為肺,所以這一節氣對呼吸系統疾病也要予以高度重視。 此節氣儘管“春瘟”流行,但也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在家坐臥太久。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情,經常出去到森林、河邊散步,多呼吸新鮮空氣...



芒種養生減酸增苦

 芒種養生減酸增苦
飲食調養方面宜減酸增苦,補腎助肺,調理胃氣,可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多吃“瓜族”食物,如苦瓜、節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以及綠豆、莧菜、枸杞葉、西紅柿、淮山、白朮等。 木形人 健脾養肝百合蜜桃正當時 體質特點:膚色蒼白,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 飲食調養:宜服健脾益氣,養陰生津的食物,如蜜桃、西瓜、香瓜、青瓜、綠豆、木耳、玉竹...



芒種習俗多,養生要科學

 芒種習俗多,養生要科學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同一節氣的氣候特徵也有差異。六月初,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是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霉,所以,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把這種天氣叫做“黃梅天”。另外,我國的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御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