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館教你養生 五精氣保健康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館教你養生 五精氣保健康

2020年04月0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注重養氣,氣量、氣場、氣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人體平衡和穩定的一個狀態。那麼,中醫養氣有哪些秘方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是攝神養氣

培養浩然之氣,排除聲色犬馬等慾望,使“真氣從之,精神內守”。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會氣阻傷身。一些貪官以權換錢,讓貪慾牽著鼻子走,大肆貪污收受賄賂。原以為錢多了生活會怡然自得,實際上卻常有惶惶之感,生怕有朝一日東窗事發遭受查處,使自己經常處於極度緊張狀況,以致貪慾傷神損壽,最終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明確提出“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所欲,皆得所願。”人應求其所能求,捨其所不能求,常修從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慾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心安自得,“安從來”。

二是安靜通氣

在人生中靜坐是息心法,心靜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

每天白天如能保持大腦安靜半小時或一小時,可充分發揮腦細胞的潛力,協調生理與情緒,減少熱能的消耗。大腦安靜使全身肌肉容易放鬆,氣血暢通,達到“心靜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三是平和心氣

中醫認為,喜則傷心而氣散,怒則傷肝而氣上,思則傷脾而氣鬱,憂則傷肺而氣結,恐則傷腎而氣下。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更應戒浮躁之心。要善於克制,自我排遣,淡化得失恩怨,處理好人際關係心平氣和自生百福,可平衡陰陽,調和六脈,祛病延年。而心浮氣躁每生百殃,有損健康

四是寬胃養氣

人類依靠腸胃以消化和吸收營養,寬胃養氣十分重要。飲食無節,煙酒無度,會使胃氣不足,氣血虛衰。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就有“寬胃養氣”之說,他在貶居黃州期間,“節制飲食,少食酒肉。用時雨沏茶煮藥,飲用井水泉水;吃韭姜蜜粥,吃石菖蒲,寬胃養氣”。

五是長嘯舒氣

“仰天長嘯”多為情緒高昂、意氣風發的神態,或排遣鬱悶,或抒發情感以明志。

三國時期曹植的《美女篇》就有“顧盼遺光采,長嘯氣若蘭。”;岳飛的《滿江紅》中亦有“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名句,用長嘯以抒發情志。現代研究發現,長嘯時可抒發情志,對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

飯後茶餘,閒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歡的詩詞,或哼唱小調,或在空曠廣場仰天長嘯,可舒暢心情,排除雜念,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中醫養生 “精氣神”是關鍵

養精從腎入手

中醫認為精、氣、神是“人體三寶”,是生命之根本。陳廷生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講,“精”分兩部分,一是“受之於父母”,遺傳而來的先天之精,二是靠脾胃等臟腑汲取飲食精華的“後天之精”,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的精,主要都藏在腎裡,即腎精。

人處於健康狀態時,能表現出腎精充足。“比如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走路步伐有力,腰背挺拔,皮膚光滑、紅潤,這就是腎精足的體現。

如果腎虛,首先表現是腰膝酸軟、腰駝背屈,也就是腎主骨的功能差了。”他表示,腎精不足還會影響其他臟腑功能,如“肺主皮毛”,腎虛導致肺不納氣,皮膚就沒光澤,面色灰暗。這樣,整個人看上去就會沒精神。

保護腎就是保護“五臟之母”

除了精之外,氣和神也十分重要。

專家表示,“氣”的根本也藏在五臟之母“腎”中,稱之為元氣。腎氣足的人,說話有力,思維敏捷,能勝任社會工作和家務勞動,而腎虛的人往往愛歎氣,覺得疲憊,對很多事沒興趣,白天沒精神,晚上睡覺失眠、多夢、夜尿多。如果這時能從補腎元入手,就可以四兩撥千斤

總結:綜上所述,空閒的時候,養養精氣神,可以舒暢心情,排除雜念,還會使大腦和身體得到全方位的放鬆。精氣神足了,就會發現做什麼事都會特別來勁,就會有動力了。

 

 

標籤:【中醫館】、【精氣神】、【養養精氣神】、【中醫館指南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