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
處暑常見病飲食調治法
處暑時節,天干氣燥,易產生咳嗽少痰、咽幹不適、鼻燥口乾、手腳心熱等。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復發或加重,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因此,在此節氣中,我們為大家提供如下幾種常見病的自我保健方法:
肺結核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但以肺結核最為常見。帶菌病人是社會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僅於抵抗力低落時方始發病。
百合汁
用料:鮮...
小滿節氣遵循的養生三原則
導讀:小滿節氣的到來往往預示著夏季的悶熱、潮濕天氣即將來臨。所以,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要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要注意哪些問題、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則呢?下面新浪中醫小編就從中醫養生角度介紹一下小滿養生三原則:
小滿節氣遵循的養生三原則
小滿節氣遵循的養生三原則
原則一:清熱利濕、生津止渴。
因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夏天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並且因這一時期...
中醫建議芒種時節 多吃桑椹
桑椹,又名桑果,早在兩千多年前,桑椹就已是皇帝御用的補品。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適口,又被稱為“民間聖果”。
中醫學認為,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鬚髮早白、消渴口乾、大便干結等症。桑椹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促進胃液的消化,入腸能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
雨水時節的飲食療方
雨水後天氣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陽外洩,否則肝木生發太過,則克傷脾土。此節氣時北方食療以粥為好,如蓮子粥、淮山粥、紅棗粥等;而南方特別是珠三角一帶的食療多以湯...
雨水節氣調養脾胃最重要
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岳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係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臟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
雨水節氣到 羊肉狗肉要少吃
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正是養生的好時機,當然首先要調養脾胃。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飲食調節是根據春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
咬一口生蘿蔔可以消除春困
“咬春”就是立春時吃生蘿蔔,以脆嫩多汁的青蘿蔔為上,最好是綠皮紅心的“心裡美”。
俗傳立春日咬一口生蘿蔔就可以消除春困。臨沂地區有些地方,這天人人手拿一個生蘿蔔,待立春時刻一到,不約而同地咬下去,據說誰在立春那一瞬間咬住了蘿蔔,誰就能青春永駐,長生不老。
“嘗春”類似咬春,吃的是春餅和春盤。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
炎熱小暑精神養生法則
《素問·保命全行論》亦云:“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道教經典《太平經》也反覆論及重命養身、樂生惡死的主張。指出:“人居天地之間,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為此提出了“自愛自好”的養生學說,即“人欲去凶而遠害,得長壽者,本當保知自愛自好自親,以此自養,乃可無凶害也”。說明...
小暑時節吃啥最好?
醫學專家表示,酷暑時節,人們應該通過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對熱天的不適感,如西瓜、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這些食物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去暑、解毒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暑時節該吃些啥能戰高溫,對付酷暑!
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