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飲食衛生
a.氣溫高,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污染,最好不吃,如吃,也必須經過高溫處理;
b.生吃瓜果要洗淨削皮;
c.做涼拌菜時,菜一定要洗淨,最好在開水中焯一下;
d.用來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開;
e.涼拌時,應放點蒜泥和醋,這不僅能增加食慾,有助於消化,並有殺菌解毒作用,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f.做冷飲時,要用涼開水,不用生水;
g.最好不吃小攤上的食品,以免...
14款小滿食療方美味又健康
小滿是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
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蔔、西紅柿、西瓜、山藥、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
忌食高梁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
最適合春分時節吃的健康食物
很多人都說春分宜養生,“食療”一詞也常常掛在忙碌的職場人士口邊。如何通過合理安排膳食,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呢?專家認為,從某種角度說,吃對了才是養生。
多吃時令菜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誡我們“不時,不食”,就是說,不是這個季節的菜果就不吃。時令菜也是“運氣菜”。食物一要講究“氣”,一要講究“味”。因為食物和藥物都是由氣味組...
中醫專家 教你清明養生之道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時,氣候溫暖、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祭祖掃墓的日子。除此之外,清明還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中醫專家教您一些清明節的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 重在清明節
“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中醫認為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鬆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比如公園、廣場、樹林、...
與清明節有關的農事諺語
清明節氣的陰晴雨雪與對未來天氣及年景有一定預示的諺語有: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陰雨下了清明節,斷斷續續三個月(桂)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魯)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贛)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雲貴高原)
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冀、晉)
清明無...
香港清明節 祭祖傳統代代傳
清明是當地的重要節日,港人會到祖先墳前,焚燒香燭、冥鏹,奉祭物多為水果、鮮花、燒豬或白切雞。一些港人為避免人多擠迫,習慣提早數星期拜山,並不需要恪守清明正日祭祖的傳統。
早在英治時期,中港邊界縱然守護深嚴,但每逢清明,位處中港邊界的沙頭角禁區多會有限度開放,讓人到沙嶺墳場拜祭;早年中國仍未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不少人亦會在清明節,以祭祖為借口回鄉,人人身穿多層衣服,攜帶異...
為何選在谷雨節祭祀倉頡
大約在4000年前,軒轅皇帝由部落首領被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他命倉頡為左史官。倉頡做了史官以後,用不同類型的貝殼和繩結的大小、橫豎為標記記載事務。可是,隨著倉頡主管事務日益繁多,老辦法已遠遠不能適應需求,倉頡很犯愁。
一天,倉頡隨一個老獵人外出打獵,走到一個叉口,老人指著地上留下的各種野獸的蹤跡,向他講述野獸的去向。
“一個足印可以代表一種野獸”倉頡想,“我能不能用...
台灣清明節習俗 掃墓說法多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一,所以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灣的清明節是從前一年冬至開始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農曆三月初三。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掃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過後便開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
食療保健讓你清明養生無擔憂
清明養生-疏洩肝木涵養腎水
在清明時節,氣候溫和,草木萌發,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即春季氣候特點與人體的肝臟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春養肝來常保健。除了多吃銀耳、淮山藥等益陰、柔肝、養肺的食物外,最好別吃筍、雞等傷肝食品。
中醫呼吸科的專家說,春天草木繁盛。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此節氣中心臟會過於旺盛,所以這一段時間是...
山西的清明節與「三月三」風俗
清明節,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節日,習慣稱為“鬼節”。
山西舊有“清明細雨催人哀,漠漠(土番)頭野花開,手端祭品肩扛鍬,都為先墳上土來”的民謠,生動地概括了時人的心情與掃墓的特點。
春天,民間多修補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聯想到死人,田間墳頭經過風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時節上墳,最大的特點就是剷除墳頭雜草,用新土將墳堆加高加固,習慣稱為整修陰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