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養生健身功 太極養生健身功之週身篇以俯臥式為佳。原來的方法是邊自我暗示邊以左右掌上下自然輕摩,在任脈從天突穴往下至曲骨穴,左右互換。此法為京城太極小師楊禹廷親傳,他自42歲運用此法,每晚在入睡前輕摩胸腹200次,至96歲壽終,不曾生過小病,五臟六腑通暢,舒服從無瘀阻病患。恩師傳授給我後,我習練有20餘載,感覺臟腑通暢無瘀無阻,無便秘不暢之患,也未患過小疾小災,身心健康。 1.... 2019年04月14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閱讀全文
女性如何才能養出好膚色? 女性如何養出好膚色,是現階段女性養生中最為關注的問題,什麼季節都要關注。那麼什麼樣的養生方式最好呢?女人如何進行自我身體的調理,我們來看看最受推崇的經絡養生法,能讓女人舒緩經絡氣血,讓中醫為你解讀女人經絡養生的秘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大腿根部養出好膚色 所屬經絡:足厥陰肝經 效用:摩擦大腿根部至發熱,能促進肝臟造血和排毒。對黃褐斑、妊娠斑、痤瘡、面色晦暗,面色... 2019年04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閱讀全文
8種經絡按摩法 助你健康不生病 養生導讀:8種經絡按摩法,助你健康不生病。中醫經絡養生的方法通過對經絡操作活躍全身經絡,把人體臟腑功能趨於平衡,讓身體從亞健康狀態向健康轉化。下面介紹8種經絡按摩法,助你健康不生病。 8種經絡按摩法 1、按摩四總穴——解決大部分問題 按摩膝眼下三寸的足三里穴、窩中間的委中穴、手背虎口下一寸的合谷穴,還有雙手虎口交叉、食指所壓處的列缺穴,每個穴位按3分鐘,以微感酸脹為度。 中... 2019年02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1 ℃ 次 閱讀全文
經絡是中醫的靈魂 養生導讀: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其分為經脈和絡脈,當生命存在,經絡就存在,生命終結,經絡也就消失了。所以,經絡是與人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 經絡是中醫的靈魂,它內連臟腑,外連四肢。有了經絡,人是一個有機整體;沒有經絡,人就是一堆零部件的簡單組合。《內經》上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主,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人體經絡是陰陽... 2019年01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閱讀全文
按摩+食療 疏通經絡只需七招 1、輕揉耳輪通腎氣: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熱。 提示:中醫認為全身精氣有各臟器收集後交腎來保存,腎開竅於耳,耳朵上佈滿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僅能健腎,還能打通全身穴位。 2、梳頭促進血循環: 用手指或木梳從額頭前至枕後,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頭為最佳。 提示:人體各條經絡都匯聚於頭部,梳... 2018年12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4 ℃ 次 閱讀全文
「神睡動食藥」 中醫養血5大關鍵點 養生之道網導讀:女人是貧血的最大群體,貧血給女人的身體肌膚都帶來極大危害,因此補血養血成了女人第一要務,如何補血?下面小編推薦一些中醫補血秘方,一起到下文看看吧! 女性貧血怎麼辦 “神睡動食藥” 中醫養血5大關鍵點 女人貧血極易過早出現皺紋、白髮、脫牙、步履蹣跚等早衰症狀。血足,皮膚才能紅潤,面色才有光澤,女性若要追求面容靚麗,身材窈窕,必須重視養血,養血則要注意以下幾... 2018年11月1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5 ℃ 次 閱讀全文
常按九大穴位 臉上不長色斑 九大穴位定位 氣海穴: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5厘米。 腎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5厘米處。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10厘米,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脾俞穴: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三陰交穴: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10厘米,脛骨內側緣後方。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或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地機穴:陰陵泉穴下10厘米。 膻中穴:胸前第四肋... 2018年11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閱讀全文
白領如何經絡養生 OL們工作、家庭二頭忙、時常覺得胸悶、鬱悶,壓力好大卻無法排解?這種無法排解的憂鬱,可能是因為心包經淤滯導致。心包經就像護衛長一樣,保護心臟,避免心受到傷害。如果心臟有病,也會直接反應在心包上。因此心經與心包經有許多相通之處,也互相影響。紓解心包淤滯,不僅可避免因為心裡積鬱,導致因壓力過大的發胖,心臟的活力也會隨之增強,提升你的代謝能力! 心包經的穴位從胸前的天池穴... 2018年10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經絡推拿養生法 經絡養生是中醫裡面比較推崇的一種養生方法,它具有保健、治療、排毒、促進新陳代謝等作用,是一種既古老又新興的綠色自然療法,那麼經絡養生發到底是怎樣的呢? 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網絡週身的一個系統。內經曰:“經脈者,內通臟腑,外絡四肢百骸。”“經脈者,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故又有“不通則痛,痛則不通”之說。穴位... 2018年10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閱讀全文
白領經絡養生計 打通氣血 提升新陳代謝 OL們工作、家庭二頭忙、時常覺得胸悶、鬱悶,壓力好大卻無法排解?這種無法排解的憂鬱,可能是因為心包經淤滯導致。心包經就像護衛長一樣,保護心臟,避免心受到傷害。如果心臟有病,也會直接反應在心包上。因此心經與心包經有許多相通之處,也互相影響。紓解心包淤滯,不僅可避免因為心裡積鬱,導致因壓力過大的發胖,心臟的活力也會隨之增強,提升你的代謝能力! 心包經的穴位從胸前的天池穴開始... 2018年08月2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