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血栓性靜脈炎的形成及治療 | 養生知識網


 

A-A+

產後血栓性靜脈炎的形成及治療

2022年04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 ℃ 次

中醫養生導讀:產後細菌侵犯感染子宮靜脈,進而擴展到卵巢靜脈.髂內靜脈.髂總靜脈及陰道靜脈.下肢靜脈,尤以卵巢靜脈為多見的疾病稱產後血栓性靜脈炎。發熱寒顫和患側紅、腫、熱、痛是主要症狀,一般發生在產後1至2周繼生殖系感染後出現弛張熱,持續數星期之久為其特點。其他臨床症狀隨感染程度及靜脈血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髂靜脈栓塞時出現患側疼痛.壓痛;累及股靜脈者,下肢栓塞部位腫脹,皮膚發白,局部溫度升高,有時可觸及硬索狀靜脈;當感染的血栓化膿時可脫落成為栓子散佈在血循環中,引起膿毒血症,常常並發感染休克和遷及性膿腫,最常見的是肺膿腫。本有時也被稱為“股白腫”。

發病機理多因妊娠期盆腔血管床擴大,腹壓增加,髂靜脈回流緩慢,產後剝離面的栓塞性血管成為細菌滋長的良好基地,如受感染即可侵入子宮靜脈而擴張散落到髂總、下肢、卵巢甚至左腎靜脈,血栓隨之延伸。

治療方面主要採用大量抗菌藥物。一般不用肝素治療,但疑及肺栓塞者可適量使用。如肝素無效,則需考慮結紮卵巢靜脈。但後遺症較多。

中醫文獻中“壞疽”、“脫疽”的描述與本病類似。其發病機理主要是產時失血過多,四肢百骸空虛。筋脈失於濡養及產後氣血俱虛,營衛失調,腠理不密,若起居不甚慎,則風、寒、濕乘虛而入,郁久化熱,留著經絡使氣血運行受阻。根據中醫審證求因原則,其病因多為“寒濕阻滯經脈”和“濕熱阻滯經脈”兩大類。治療方法宜在補益氣血津液基礎上活血通落、溫經散寒、涼血清營。

[臨床療效]採用純中藥治療本病68例,全部治癒。平均服藥20天左右治癒。

標籤:【產後】、【血栓】、【靜脈炎】、【形成】、【治療】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