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女性白領心理易〞著霉〞 梅雨天,食品易變質,衣服易發霉,其實人渾身悶熱難受。時間久了就很容易讓人心情煩燥。生活在這濕冷的天氣,女白領最容易心理“著霉”:胸悶、吃不下飯,工作沒有心思,心情及其煩躁。 據悉,如此煩躁主要還是來源於工作的壓力。當壓力大於耐受力時,即使做同樣的工作心理壓力也會增大。年輕白領尤其是女性,在黃梅天裡特別能感受到壓力,心理更容易“著霉”。 心理防... 2018年11月19日 白領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4 ℃ 次 閱讀全文
流產後多久來月經 養生之道網導讀:流產後多久來月經?月經週期一般為28-30天,但因人而異,也有23-45天,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那麼流產後多久來月經?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下。 流產後多久來月經 人流後月經通常情況下是在人流後28天左右來,但是很多女性因為術後調養,心理壓力,子宮恢復等眾多方面的原因而產生閉經情況,有的可能會推遲幾天,有的可能會推遲幾個月。如果感覺身體不舒適可以吃些藥調理一下,... 2018年11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2 ℃ 次 閱讀全文
小寶貝為什麼虐待小動物 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 王女士夫婦平時都很忙,5歲多的女兒常常一個人在家,非常寂寞。為了幫助女兒排遣寂寞,王女士給女兒買了一隻小松鼠,希望這隻小松鼠的到來會幫助寶寶排遣更多無聊的時光,找到一些樂趣。正如王女士預料的那樣,有了小松鼠,女兒確實變得開心多了。這讓王女士覺得無比欣慰。然而,某一天,王女士回到家卻發現,小松鼠的腿折了,正可憐巴巴地窩在小紙箱裡瑟瑟發抖呢。王女士沒有多想,只... 2018年11月05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7 ℃ 次 閱讀全文
產後抑鬱症的病因 一、生物學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產後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後抑鬱症發生的生物學基礎。懷孕期間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漸增高到峰值,分娩後的3~5天內其水平逐漸降至基礎水平。研究顯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產後抑鬱的可能性越大。當然,激素與產後抑鬱症的關係尚無定論,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二、軀體因素 產時、產... 2018年11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閱讀全文
亞健康如何調理 如何擺脫亞健康 如今,人們由於長時間處於一個高壓緊張的生活環境當中,如果不適當地進行自己調節以及釋放壓力,那就非常容易進入一個亞健康的狀態。亞健康如何調理?這當然是離不開在平時生活當中的調節以及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下面,養生之道網為你介紹幾種方法,讓你明白自己應如何擺脫亞健康。 (1)飲食有度:食,很重要。對於... 2018年11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閱讀全文
關節痛不一定是關節炎 或表示內臟有問題 法國理療專家和整骨療法專家讓.皮埃爾.巴拉勒博士表示,人們應該經常傾聽關節等身體部位發出的健康問題信號。除了關節本身異常之外,關節疼痛的可能誘因還包括:超負荷工作、不良姿勢、外傷、風濕病、抑鬱等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等。針對不同情況,應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 巴拉勒博士表示,關節疼痛與器官健康之間存在一定關聯。比如,關節突然疼痛,而且夜間疼痛加重,可能表明內臟有問題;下巴疼痛及胸椎... 2018年10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9 ℃ 次 閱讀全文
新媽奶水不足六大假象 雖然醫學專家在不斷地給人們灌輸“99%的母親都有足夠的母乳餵養自己的寶寶”,但記者隨意調查了身邊的十幾位新媽媽,稱自己奶水不足的卻佔到大約一半以上。在某網站的育兒論壇上,記者對120位新媽媽進行了統計,有18位是全部採用奶粉餵養,56位新媽媽有足夠的奶水,另外的46位都是採用“母乳+奶粉”的混合餵養方式。採用混合餵養方式的新媽媽,她們都是願意親自哺育孩子的... 2018年10月29日 孕婦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閱讀全文
職場過勞肥,有你嗎? 養生之道網導讀:最近,微博上冒出一個新名詞“過勞肥”,不少白領對照名詞解釋後大呼中招。一些患有“過勞肥”症狀的職場人士浮出網絡,面對噌噌上漲的體重,紛紛吐槽他們共同的生活特點: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凌晨才睡覺。 最近,許多網友工作只有幾年的時間,他們成為“職場過勞肥”現象的主要群... 2018年10月14日 白領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閱讀全文
上班族預防亞健康食療菜單 養生之道網導讀:上班族最容易“透支”的就是健康。許多中年人都經歷過情緒低落、容易疲勞、不願意運動、失眠、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的“亞健康狀態”。長此以往,各種各樣的疾病就會悄然襲來。為此專家特別推薦了適於上班族的食療菜單。 商務餐遠離生猛海鮮? 烤涮生猛海鮮成為一種飲食時尚,但是由於這些食物中存在寄生蟲和細菌的概率很高,加之... 2018年10月10日 白領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2 ℃ 次 閱讀全文
過勞則傷 中醫教你調理4類勞傷 養生之道網導讀:現代生活、工作節奏快,我們常常會有種說不出的累,這就是“勞神”。勞傷如果不及時調理則會傷到臟器,使我們的身體越來越虛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調理呢? 過勞則傷 中醫教你調理4類勞傷 華佗認為一個人健康長壽不在於病時求醫問藥,關鍵在於未病時注重保健,神形兼養,謹防“勞傷”。 《中藏經》中有:“勞者,勞於神氣也;傷者,傷於形容也。饑飽無度則傷脾,... 2018年10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7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