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以氣養生怎麼做? 中醫強調的以氣養生,是養生之道的一個重要方面,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培養元氣 元氣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會氣阻傷身。人應求其所能求,捨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養元氣。 安靜通氣 每天白晝如能保持大腦安靜半小時或一小時,可充分發揮腦細胞的潛力,協調生理與情緒,減少熱能的消耗。大腦安靜使全身肌肉容易放鬆,氣血... 2018年10月06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24 ℃ 次 閱讀全文
足部按摩治療梅核氣 梅核氣系指咽喉有異物感、梗塞不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症狀,但不影響飲食進入。兼見精神抑鬱、胸膈堵塞或滿悶欲嘔,善歎息。該病多見於中、青年人,以女性多見,因情志不暢、精神抑鬱而起病。 經常按摩腹部可長壽 按摩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幹、肝、膽囊、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腸。 2.足背部反射區:肋骨、胸(乳房)、胸部淋巴腺(胸腺)、喉與... 2018年06月1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閱讀全文
告別便秘 中醫藥讓您腑氣通暢 便秘是多種疾病的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病。對不同的病人來說,便秘有不同的含義。 常見症狀是排便次數明顯減少,每2~3天或更長時間一次,無規律,糞質乾硬,常伴有排便困難感的病理現象。 便秘在程度上有輕有重,在時間上可以是暫時的,也可以是長久的。由於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因此,一旦發生便秘,尤其是比較嚴重的,持續時間較長的便秘,這樣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查找引起... 2018年03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氣失常六表現 瞭解氣失常嗎?氣失常主要包括氣虛、氣滯、氣逆、氣脫、氣陷、氣閉等,以下中醫為大家介紹這六種氣失常的表現及形成原因,看看你發生過嗎? 氣失常一:氣虛 概念:指元氣耗損,週身之氣不足及功能減弱,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狀態。 形成: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肺脾腎功能失調,氣生成不足。或勞倦內傷,或久病不復等所致。 表現:全身性氣虛,可見精神萎頓,倦怠乏力,眩暈... 2018年01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3 ℃ 次 閱讀全文
寶瓶氣功法 初機行者或老參們色身內氣沒有進展,已好幾個月或好幾年,未見有成就,就要多練習瑜珈,現在來練瑜珈。一般而言,瑜珈師可以潛在水中好幾個小時,他不用呼吸,這就是寶瓶氣的作用,我們引用這個道理,來練不呼吸的寶瓶氣法。打坐要能精進,和丹田內氣、蘊氣是有很大關係的。 一、丹田納氣後練寶瓶氣 &... 2016年02月04日 瑜珈運動 暫無評論 閱讀 44 ℃ 次 閱讀全文
11種更年期保健食物 滋陰又養氣 女性到了更年期,身體機能各方面都會跟著下降,體內雌激素水平也會跟著下降,因此經常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除了平時加強鍛煉之外,通過食療一可以幫助你進行調養那麼有什麼是適合女性更年期食用調養身體的呢? 枸杞子 性平味甘,是中醫最常用的滋補肝腎的中藥,民間也習慣用枸杞子泡茶飲,以調補肝腎。凡更年期女性皆宜食用,對肝腎陰虧、陰虛火旺、頭暈目眩、腰酸腿軟者,食之頗有裨益。桑椹。當... 2014年10月20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236 ℃ 次 閱讀全文
盛夏時節 少苦增辣養肺氣 立夏一過,就意味著炎夏即將來臨,清熱消暑自是成了重中之重,但同時,按照中醫養生學理論,還要吃對東西,以免傷了脾肺之氣。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把飲食與季節的變化聯繫起來,根據季節的不同和身體的營養需要,將平日裡的一日三餐轉變了一種養生健身的方式。他在《千金要方》中就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 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進辛味。中醫五行學認為,夏... 2013年10月17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6 ℃ 次 閱讀全文
「秋分養生」要防寒涼之氣 俗話說,秋分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秋季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地出現鼻干、咽干、咽癢、皮膚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專家提醒,秋分過後,保健特別要注意防止寒涼之氣傷身,市民最好要記得及時添衣保暖,特別是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宜多吃“辛酸”果蔬 ... 2013年09月10日 秋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秋分養生」要預防寒涼之氣 健康專題:順應節氣 秋季養生 迎來“秋分”節氣。俗話說,秋分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秋季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地出現鼻干、咽干、咽癢、皮膚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專家提醒,秋分過後,養生保健特別要注意防止寒涼之氣傷身,市民最好要記得及時添衣保暖,特別是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宜多吃“辛酸”果... 2013年08月18日 秋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2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