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的中醫診治
1.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損表現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種。
(1)急性濕疹: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或水腫性紅斑,還可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邊界不清,合併感染時可出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2)亞急性濕疹: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或本病遷延所致,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間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3)慢性濕疹:多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魔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蘚樣變,表面有脫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丘皰疹等。皮損在一定誘因下可急性發作。
2.皮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側為多見,皮疹往往對稱分佈。
3.自覺瘙癢劇烈。
4.病程不規則,常反覆發作,遷延難愈。
5.常見特定部位的濕疹有耳、手、乳房、肛門、陰囊、小腿濕疹等。
中醫分型
1.熱重於濕 發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損初期皮膚潮紅掀熱,輕度腫脹,繼而粟疹成片或水皰密集,滲液流津,瘙癢無休。可伴心煩口渴,身熱,便秘溲赤。舌質紅,舌苔白或黃,脈弦滑或弦略數。
2.濕重於熱 急性發作後,或起病較緩,皮損以丘疹、丘皰疹及小水皰為主,皮膚輕度潮紅,糜爛滲出。伴有納食不香,身倦,大便不幹。舌質淡,舌苔白或白膩,脈滑或弦滑或緩。
3.血燥證 病程日久,皮損粗糙肥厚,表面可有抓痕、血痂、鱗屑,顏色暗或色素沉著,瘙癢明顯。可伴皮膚乾燥,口乾。舌質淡或略暗,舌體胖,舌苔白或薄少,脈沉滑或細。
治法
1.湯藥
(1)熱重於濕: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克,黃芩10克,白茅根30克,生地15克,大青葉15克,生石膏30 克,車前子10克,白鮮皮10克。
(2)濕重於熱:除濕胃苓湯加減。白朮10克,茯苓皮15克,薏苡仁15克,黃芩6克,梔子6克,陳皮6克,澤瀉10克,苦參10克。
(3)血燥證:當歸飲子加減。當歸10克,雞血籐15克,赤芍10克,白芍10 克,生地15克,刺蒺藜10克,陳皮6克,白朮10克,丹參15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
2.中成藥 龍膽瀉肝丸6克,每日2次;復方青黛膠囊2~4粒,每日2~3次;二妙丸6克,每日2次;參苓白朮丸6克,每日2次;皮膚病血毒丸20粒,每日2次;四物膠囊2~4粒,每日3次。
3.外用藥 急性期無滲出用爐甘石洗劑、六一散、松花粉;急性期有滲出用3%硼酸液或馬齒莧液做冷濕敷;慢性期用5%~10%黑豆餾油軟膏、10%魚石脂軟膏、冰黃膚樂軟膏等。皮膚康洗液可用於外陰、肛周處皮損,每日1~2次。
日常調養注意
1.當皮損泛發或繼發感染或引發全身紅皮時,請到醫院就診,必要時住院治療。
2.濕敷的注意事項:(1) 急性濕疹適宜冷濕敷,亞急性濕疹偏於急性皮損表現適用冷濕敷,偏於慢性期皮損時可用溫濕敷,慢性肥厚性皮損適宜熱罨包方法。(2)濕敷的面積不能過大,水腫明顯、滲出明顯時可做持續濕敷。
3.盡可能尋找致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如食物、吸入物變應原檢查,斑貼試驗,也不能忽略對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性格偏好等方面因素的瞭解與分析。
4.避免不良刺激與錯誤應對疾病的某些方法。內衣宜用柔軟舒適的棉質品。急性期不宜熱水洗燙,無度搔抓易引起感染。
5.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疲勞,禁忌辛辣、酒腥、動風及可能誘發加重病情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