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切勿把養生茶喝成「毒茶」 以前總是很羨慕那些喝花草茶的人,因為他們是“小資”的象徵,可現如今卻已經成了大眾飲品。無論藥店還是超市,都有售賣花草茶的專櫃,消費者可以散稱,也可以選擇商家配好的組合型花草茶。組合型花草茶一般都標榜不同功效,比如排毒養顏、減肥瘦身、解毒祛痘、補腎益氣等。雖說“藥食同源”,但決明子、胖大海等花草茶常用品種實際上都是中藥,是藥三分毒,看似溫補... 2012年12月25日 春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24 ℃ 次 閱讀全文
小蔥 原料介紹 蔥屬百合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蔥的莖與葉,上部為青色蔥葉,下部為白色蔥白。 原產於西伯利亞,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佈廣泛,而以山東、河北、河南等省為重要產地。 根據蔥白的長短可分為兩個類型,大蔥和小蔥。大蔥植株高大,蔥白潔白而味甜,在北方栽培較多。 蔥是日常廚房裡的必備之物,它不僅可作調味之品,而且能防治疫病,可謂佳蔬良藥。多用於煎炒烹炸;南方多產小蔥,是一種常用調料,又... 2012年12月23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1 ℃ 次 閱讀全文
喝養生茶喝成「毒茶」 有些花草茶不宜常飲 花草茶指的是將植物之根、莖、葉、花或皮等部分加以煎煮或沖泡,而產生芳香味道的草本飲料。由於每一種花、草都有其相應的性、味、功效,如果使用得當,花草茶的確有一定的保健療效,但飲用也只是在一段時間內,需根據自身的體質進行調整,有時飲用過量也會造成身體不適。如胖大海茶用於發音突然嘶啞伴有咳嗽、口渴、咽痛等症,但如果把它作為保健飲料長期泡服,就會造成脾胃虛寒、大便... 2012年12月06日 飲食禁忌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閱讀全文
柚 子 圖片1 柚子為芸香科喬木植物柚及其變種文旦柚等多種柚的成熟果實。我國華東、廣東、廣西、四川、陝西、台灣等地均有分佈。秋、冬季采收,去皮,取瓤粒用。 [性味]味甘、酸,性涼。 [功效]生津止渴,開胃下氣,化痰止咳。 [主治]口中惡氣、妊娠婦女食少口淡、風寒感冒咳嗽、喉癢痰多氣逆,以及食積、傷酒等症。 [實用驗方] 1、胃陰不足,口渴心煩,或飲酒過度:生食即可。 2、胃氣不和,嘔逆少... 2012年11月24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8 ℃ 次 閱讀全文
野 蔥 原料介紹 野蔥為百合科植物野蔥的全株,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鱗莖外被宿有的纖維狀葉鞘。葉披針形,基部鞘狀,先端細尖,兩面平滑無毛。花莖直立,由葉叢中抽出;傘形花序頂生,下有膜質總苞片數枚;花紫紅色。蒴果。生於高山坡、草叢等處。分佈西藏等地。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佈廣泛,而以山東、河北、河南等省為重要產地。 營養分析 1. 生蔥像洋蔥、大蔥一樣,含烯丙基硫醚。而烯丙基硫醚會... 2012年11月2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
各家言論:秋季養生之道法則 現在人們的居住條件改善了,很多人家裡都有淋浴設施,可以隨時洗澡,也順便把腳一起洗了,因此很多朋友不明白,為什麼要強調泡腳? 第一,促進血液循環。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尤其是對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極好... 2012年11月19日 秋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4 ℃ 次 閱讀全文
韭 苔 原料介紹 韭菜薹,即韭菜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在中央部分長出的細長的莖,頂上開花結實,嫩的可以當菜吃。 營養分析 韭苔含大量維生素A原,有潤肺、護膚、防治風寒感冒及夜盲症之功。此外,韭苔不僅是美味佳蔬,而且也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其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腎助陽、溫中降逆、補中益肝、活血化瘀、通絡止血等作用,適用於陽痿、遺精、早洩、噎膈、反胃、肝病、跌打損傷、腰膝痛、尿頻、白帶多、胸脅... 2012年10月27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6 ℃ 次 閱讀全文
大 蔥 原料介紹 蔥屬百合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蔥的莖與葉,上部為青色蔥葉,下部為白色蔥白。 原產於西伯利亞,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佈廣泛,而以山東、河北、河南等省為重要產地。大蔥耐寒抗熱,適應性強,四季均可上市。普通大蔥,原產我國,遍及南北各地。葉圓而中空,葉鞘基部抱合成“假莖”,幼嫩時葉和蔥白都能食用。 根據蔥白的長短又分為兩個類型。大蔥植株高大,蔥白潔白而味甜,在北方栽培較... 2012年10月14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9 ℃ 次 閱讀全文
蔥 白 原料介紹 蔥白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蔥為多年生草本,全國各地均有栽植高可達50厘米。通常簇生,全體具辛臭,折斷後有辛味之粘液。鬚根叢生,白色。鱗莖圓柱形,先端肥大,鱗葉成層白色,上具縱紋。夏秋季採挖,除去鬚根、葉及外膜,鮮用。全國各地均有栽植。 營養分析 蔥白髮散風寒,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但發汗作用較弱,故主要用於感冒輕症,或配合其它解表藥作為輔助藥,以助發... 2012年10月14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3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