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 養生知識網

 



孩子長高的穴位按摩

 孩子長高的穴位按摩
[導讀]想讓孩子長高,除了加強營養、注意鍛煉外,家長還應該多給孩子按摩幾個關鍵的穴位。 通過穴位按摩,經絡推拿來增加經絡的運行和人體全身氣血的營養,促使新陳代謝,有利於骨骼發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摩簡便易行,孩子容易接受。 揉腹:家長每天輕輕地為孩子揉腹,順時針1分鐘,逆時針1分鐘,可調理脾胃、補益氣血。 捏脊:孩子俯臥,背部裸露,塗抹適量滑石粉,用雙手的中指、...



按三個穴位,輕鬆趕走困意

 按三個穴位,輕鬆趕走困意
        養生之道網導讀:炎熱的夏季,讓很多上班族與學生倍感苦惱,因為睏倦與疲勞的感覺給工作和學習帶來不少影響。大家可以通過按壓百會穴、太陽穴、風池穴等方法進行“自醒”。 按摩趕走睡意          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的最高點,是手足三陽經及督脈陽氣交會之處,按摩這裡可以提神醒腦、升舉陽氣。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於穴位,緩...



中醫按摩找準穴位 按走八種常見疾病

 中醫按摩找準穴位 按走八種常見疾病
我們常說按摩,那麼按摩的真實作用是什麼呢?到底怎樣按摩,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同時,想要根除身上的疾病,我們需要採取怎樣的按摩方法?種種問題,就在下面文章裡一一揭曉。 養生按摩 一、頭痛:百會穴能解大部份頭痛 按摩方法:此時可以按壓頭頂的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能讓全身氣血通暢。手腕的神門穴(仰掌、握拳,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則有鎮定放鬆的效果。大家熟...



按摩穴位,趕走健康毛病

 按摩穴位,趕走健康毛病
       養生之道網導讀:在生活中,我們難以會生一些小毛病。小毛病去醫院治療的話就會浪費掉金錢和時間。其實面對這一些小毛病,我們只需要按摩幾個穴位就可以輕鬆趕跑。今天,小編為你支招。 按摩耳輪        1、按摩耳輪 動作要領:用兩手拇指、食指捏住左右耳輪,自上而下搓摩,以耳部發熱發脹為好。   作用:有聰耳明目、活絡通竅的作用,且對全身健...



針灸治療注意選准穴位 有何秘訣?

 針灸治療注意選准穴位 有何秘訣?
頭面部屬於經脈的結部和標部,是交會穴比較密集之處, 全身103個交會穴,位於頭面部即有38個之多。這一特點提示了該部穴位主病範圍的廣泛性。要掌握正確的穴位對針灸療法起關鍵的作用。 1.肘膝關節以下,屬於經脈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臨床意義很大,奧妙無窮,針灸文獻中不乏記載,茲不贅述。 2.頭面部屬於經脈的結部和標部,是交會穴比較密集之處, 全身103個交...



夏季按有效穴位可清熱解煩躁

 夏季按有效穴位可清熱解煩躁
養生導讀:夏季的到來,人們很容易心煩氣躁,加上濕度大,所以很多疾病就一擁而上。由於身體的濕邪和熱毒無法排除身體內火侵犯人們的健康,腸胃不適、便秘、心情煩躁也就成了很常見的情況。下面,小編教您按穴位、清熱解煩躁。 燥熱心煩:點按“少衝穴” 少衝穴,屬手少陰心經。在小指內側(橈側)指甲角外約一分處。老年人在暑期常常感覺心中煩熱,或夜寐不安、口渴思飲、口舌生瘡、尿黃等症的出...



九穴位祛濕健脾保安康

 九穴位祛濕健脾保安康
 根據中醫理論,從立秋到秋分即為長夏,這時余暑未消,又因降雨頻繁而濕氣重,故有秋老虎發威一說。濕重可能導致脾臟受損,所以長夏養生,一定要健脾。通過穴位療法,幫助我們降服秋老虎。 健脾要穴 照顧好脾胃 長夏主濕,而脾喜燥惡濕,所以就要健脾防濕。長夏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出現食慾不振、口淡無味等病症。而脾胃是人體消化系統中重要的臟腑,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都是在脾胃...



按對穴位,輕鬆減肥

 按對穴位,輕鬆減肥
養生之道網導讀:穴位減肥是在我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的基礎上研製出的一種健康、安全、快速的減肥方法,其減肥效果受到許多胖友的一致認可。現…… 穴位減肥是在我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的基礎上研製出的一種健康、安全、快速的減肥方法,其減肥效果受到許多胖友的一致認可。現在,就讓小編來教大家幾招,輕鬆按摩穴位,快速有效減肥。 太陽穴 【位置】兩眉梢後凹陷處。 【基本手法】推、揉。 【...



常按三穴位 補腎又養腎

 常按三穴位 補腎又養腎
       養生之道網導讀: 補陰補腎是人們一直談論的話題,如果想補腎養腎,那您一定要試試下面這3個穴位吧,效果肯定會出乎你的意料,就是說垂危的病人如果在這個穴位上能摸到脈動,說明病人腎氣未竭,能救治,反之則就很危險了。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體的元陰和元陽都來源於它。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元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



穴位治療「三大」職業病

 穴位治療「三大」職業病
       一、咽炎 主要穴位: 天突穴,位於兩鎖骨之間的凹陷處。 合谷穴,即我們俗稱的虎口穴。 三陰交穴,足內踝直上四橫指處(自己的手,除拇指外,余四指併攏的橫徑距離)。  操作方法: 1.合喉法。坐或躺著,自己或請家人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置於喉結的左右兩側,固定住喉結,上下快速抖動。 注意不要捏得太緊,且抖動力量不宜過重,以免造成嗆咳,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