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老年養生應順乎自然 中醫學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因而人的各種生理活動,一定要客觀地和自然界的四時變化相適應。祖國醫學非常注意環境、季節、氣候對人類健康長壽的影響,並指出“人客觀存在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與氣”。也就是說,要延年益壽,必須遵守客觀規律的變化,而絕不應超越自... 2019年09月18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7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學家稱身體有內熱 恰恰不要「秋凍」 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博士解釋說,不管是“春捂”還是“秋凍”,首先應遵循天人相應的原理,中醫認為,人體內外的溫度差異不應太大,否則就易生病。剛入秋時,涼一點,沒有問題;秋末冬初,特別是11月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受凍,就容易感風邪。 ●有內熱,不覺得冷也要加衣服 武月萍說,一些愛吃辛辣食物的人,體內容易生熱,造成體內與體外溫差過大,這樣就易感... 2019年09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6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養生之「情慾」養生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情緒和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關係,那麼中醫養生,如何調理情緒呢? 老中醫養生法 中醫“情慾”養生 中醫運用五行學說,採用取類比象的方法,將人體歸納為心肝脾 肺腎五大體系,根據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不同特點,而將其具體歸納為 某一髒的生理功能,即五臟生五志,其中喜(驚)為心之志,怒為肝 之志,思為脾之志,悲(憂)為肺之志,恐為腎之志。當發... 2019年09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推拿治療嬰兒腹瀉 嬰兒腹瀉是一種以大便次數增多,形狀異常,便下稀薄或呈水樣,帶有不消化乳食及粘液為特徵的嬰幼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嬰兒腹瀉一年四季皆可發病,夏秋兩季發病率高,2歲以內易患病,若病情嚴重或治療不當,可影響小兒生長及發育,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病機 1、內傷乳食 嬰幼兒脾胃功能薄弱,若小兒餵養不當(饑飽無常、乳食無度、突然改變食物性質、飲食不潔)→損傷脾胃→升降失調、運化失職&rar... 2019年09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7 ℃ 次 閱讀全文
健胃太白米的中醫藥養生 太白米最早載《陝西中草藥》:“味辛微甘苦,治胃痛腹脹,嘔吐反胃,風寒咳嗽。”其他中草藥書中亦有論述。《西藏常用中草藥》云:“性平,味辛。治胸悶,小兒驚風。”其性味辛,微甘苦,溫。功能寬胸利氣,健胃止嘔,鎮痛止咳。主治胃痛腹脹,胸悶,嘔吐反胃,風寒咳嗽,小兒驚風。內服煎湯,或研末服。 簡易療法如下: 胃痛腹脹 太白米3克,研末,溫開水或生薑水分2次沖服。 慢性胃... 2019年09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五行減肥健康瘦身五步法 根據你比較喜歡看中醫減肥,我愛吃養生藥膳瘦身,她最愛SPA芳香療法,這些現在流行的瘦身法,乍看各做各的,並沒什麼交集,而事實上,將這些方法結合在一起,以中醫五行為出發,加上藥膳營養哲學和芳香推拿,6周即可減肥2-3公斤! 五行是什麼? 中醫五行是的金、木、水、火、土,是一相生相剋的循環機制:木影響的是肝,火對心,土屬脾,金管肺,水是腎,它們之間環環相扣。人的屬性也不是完全單一的... 2019年09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治療婦科病常用的驗方 女人,不僅要活得外表美麗,還有活得身體內在健康。但是當今有許多婦科疾病困擾著廣大的女性。老中醫總結自己的臨床經驗收集了一些治療常見婦科疾病的偏方,供您參考: 治乳腺增生:蒲公英、金銀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各30克,重樓、橘核、連翹、桃仁、穿山甲、路路通、土貝母、炙鱉甲、青皮、赤芍各15克,白殭蠶、海藻、昆布各12克,牡蠣2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10劑為1個... 2019年09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1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專家推薦泡腳驅寒養生 養生之道網導讀:冬季到了,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護腳了。那麼,中醫推薦,泡腳就是最好最有效果的養生大法。因為,人的腳底有好多的穴位,經常泡腳不僅可以去寒保暖,而且可以延年益壽哦! 女性冬季養生 心臟不好,用熱水泡泡腳 據日本有關媒體報道,日本研究人員曾針對心臟病患者研究發現,用熱水泡腳有助於改善心臟血管機能。 日本國立循環器官疾病研究中心的駒村和雄等人以4名等待心臟移植的患者為對象,... 2019年09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1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四寶 深秋養生防寒有奇效 深秋時節,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增大。人體容易遭受各種疾病侵襲,因此須從飲食等方面加以注意。下面就介紹秋分進補四大“寶”。 一、百合:清熱潤肺,滋補益中 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鹼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現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顯的鎮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細胞轉... 2019年09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0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傳統刮痧治療法 讓皮膚調柔腠理緻密 養生之道網導讀:說起刮痧,大家印象比較深的一定是刮完後,皮膚紅紅的樣子,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下面就講一講刮痧如何讓身體變得健康的。 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刮痧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 2019年09月1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