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刮痧法都適合哪些病症者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刮痧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刮痧施術於皮部對機體的作用大至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預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療作用。 兒... 2019年04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閱讀全文
老中醫的長壽按摩法 按摩養生在我國已流傳了2000多年,有調節神經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舒筋活絡、消炎散瘀止痛的作用。下面我們給大家介紹老中醫私家珍藏的29種長壽按摩養生方法,絕對是超級的實用。 1、浴頭 兩手掌心按住前額,稍用力擦到下額部,再翻向頭後兩耳上,輕輕擦過頭頂,還復到前額,這算1次。 共擦10次,接著用指肚均勻輕揉整個頭部的髮根十次。能調和百脈,使氣血不衰,面色紅潤,減少皺紋。 2... 2019年04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食療法講究原則 通常情況下,男人最初的衰老是在20-22歲身體發育完全成熟時開始的。不過,不必為此感到抑鬱和恐慌。專家研究證實,人的壽命完全可能達到110歲,要想延緩衰老,男人必須瞭解自己在不同年齡段的生理特徵,有針對性地採取各種養生保健方法。 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指導原則,即在臨床治療時要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結合病人的體質以相應的治療。只有在正確辨證的基礎上進行選食配膳,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否... 2019年04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防癌抗癌 中醫食療有妙方 淮杞西洋參燉海參 方藥及用法:發海參96克,西洋參10克(另包,只燉15分鐘),豬脊骨250克,淮山65克,鹽、花生油適量。先將發海參切成小塊,與斬塊的豬脊骨放入大燉盅,放入淮山、水適量,水開後用文火燉1小時,然後放入西洋參片和杞子、生油和鹽再燉15分鐘即成。分數次喝湯,吃海參。 效能:防癌抗癌,補氣益血。 評價:海參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鈣、鐵,其所含的粘多糖,能有效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 2019年04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5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可有效治療慢性的腰肌勞損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可有效治療慢性的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主要是指腰骶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慢性損傷,又稱為功能性腰痛,常沒有明顯的外傷,是不知不覺中慢慢出現的一種腰腿痛疾患。各行各業的人都可發病,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人數,往往沒有多大差別。本症腰痛並不嚴重,但遷延不愈,往往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應積極進行治療。 病因病機 1.在勞動長期維持不平衡的體位,如經常同一側肩部扛抬重物,長... 2019年04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4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減肥全攻略 擺脫小肚腩輕鬆享瘦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減肥全攻略 擺脫小肚腩輕鬆享瘦。小腹突出是眾多女性都會遇到的問題,不用拚命做運動,不用節食,你也能輕鬆瘦。 1、晚上六點前吃晚餐 專家說睡前4小時吃晚餐就不容易發胖。但如果已經有小肚腩的人,不妨將晚餐安排在更早的晚上6點之前,讓腸胃在睡前有充分的時間消化、排空,這樣腹部才不會囤積脂肪,也才可能擁有平坦的小腹。 2、中藥瘦小腹 中藥能夠調理體質、促進脂肪代謝。請咨詢... 2019年04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好治療手段 老人腳腫中醫三食療方全搞定 老年人腳腫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那麼中醫有什麼好的治療手段呢 其實很簡單,3個食療方全搞定!一起來看看。 牛肉飯 《本草拾遺》稱牛肉飯“消水腫……令人強筋骨”。 做法--薑汁牛肉飯:鮮牛肉90克,切碎剁成肉糜,加薑汁、生油和很少醬油,拌勻後備用。等飯開鍋水分將干時放入牛肉,飯煮好後食用。 赤豆燉鯉魚 赤豆燉鯉魚是久負盛名的民間去腫驗方。赤豆有“治水腫&... 2019年04月0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9 ℃ 次 閱讀全文
古代中醫獨具特色的情志療法 中醫情志療法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許多診療奇聞佳話,大有“喜怒哀樂”皆是藥之感,中醫對一些疑難怪病具有獨特的情志療法,神奇的療效蘊藏著豐富的科學道理。 激怒療法 傳說戰國時代的齊閔王患了憂鬱症,請宋國名醫文摯來診治。文摯詳細診斷後對太子說:“齊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來治療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齊王,他肯定要把我殺死的。”太子聽了懇求... 2019年03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秋老虎」正當時 中醫教你謹防疾病染身 儘管立秋已過,然多地出現“秋老虎”盛行,悶熱、高溫、潮濕等,讓人們一不小心就遭受中暑、感冒、腹瀉等疾病侵襲。專家提示:“秋老虎”正當時,謹防各類疾病染身! 秋老虎來襲,人們容易感染哪些疾病? 中暑:溫度過高、濕度過大會導致出汗不暢,體熱發散受阻,容易引發中暑。不過,專家表示,平常注意通風,有對流風時,悶熱感會相對緩解。 呼吸系統疾病:一般認為,呼吸系... 2019年03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 ℃ 次 閱讀全文
中醫館養生 9大脾虛症狀如何調養 養生之道網導讀:脾是人體的血庫,脾虛則是一種病態的體質。你知道如何調理脾虛嗎?其實中醫一直強調對症下藥,想要養出好身體,你得先分清脾虛的症狀!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醫館脾虛如何調養! 1、脾虛嘔吐 【症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病機病理】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 2019年03月3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