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加不加蓋 煎中藥時到底應不應該加蓋呢?加蓋與否,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中藥性味,有的應加蓋煎煮,有的則不必加蓋。比如,要想讓藥中的有效成分煎出,應以加蓋煎為好。尤其是煎煮的藥中含有可隨水蒸氣揮發的成分時,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蓋煎煮。這樣可使含藥物揮發成分的水蒸氣在蓋內凝集,變成水珠滴回藥罐內,由此減少藥物中有效成分的丟失。 (adsbygoogle = ... 2018年05月10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1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也會過敏嗎? 有人認為中藥大多是植物藥,藥性平和,副作用少,“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事實上,中藥使用不當同樣有危害,還會因此喪生。同西藥一樣,也能引起過敏反應,能引起過敏的中藥有60餘種。另外中成藥、中藥提取的注射針劑也可致敏。 中藥致敏有單味引起的,如:紫草、魚腥草、葛根、地龍干、板藍根、大青葉、丹參、紅花、大黃、穿心蓮、川貝、胖大海、三七、乳香、烏賊骨、人參、熟地、蟾蜍等;有復... 2018年05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閱讀全文
介紹10種中藥黃金搭檔 淮山藥+桑白皮 淮山藥具有補肺脾腎氣陰、促進自身激素分泌的功能,加上桑白皮還能清肺、美白皮膚。特別適用於長有雀斑、黃褐斑、黑斑、皮膚晦暗、面部無光澤的人;經常戶外工作、常受紫外線輻射的人;頭髮乾枯、指甲無光澤、易斷裂的人。 山楂+蘆薈 山楂活血消食,蘆薈通便排毒。適用於長期排便不暢、腸道功能不佳的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脂人士;注重自身風采的現代白領。 生黃芪+竹葉 生黃芪... 2018年04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6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紫綠草 【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Zǐ Lǜ Cǎo 【別名】扇花冷水花、走馬胎(《廣西藥植名錄》),阿伯秀(苗名)。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粗齒冷水花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態】草本無毛。莖肉質,高25~60厘米。葉對生,兩枚近於等大;葉片卵形、寬卵形或橢圓形,長6~14厘米,寬2~7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在基部之上密生粗牙齒,鐘乳體疏生,狹條形... 2018年04月2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2 ℃ 次 閱讀全文
幾對容易混淆的中藥 五加皮和香加皮 五加皮性溫、味辛、苦。具有消炎抗菌、鎮痛、解熱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酸痛、四肢痙攣、腰膝酸軟和體虛乏力。香加皮性溫、味辛、苦有毒。具有明顯的強心、利尿、消水腫的藥理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心力衰竭,風濕性關節炎、心慌、氣短和下肢水腫等症。兩藥作用完全不同,不可相互替用。 半夏和水半夏 半夏性溫、味辛,有毒,入脾,胃經。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解毒... 2018年04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1 ℃ 次 閱讀全文
吃中藥為什麼要忌口 養生之道網導讀:吃中藥為什麼要忌口?在服食中藥期間,醫生都會要求忌口。那麼吃中藥為什麼要忌口?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說法。 吃中藥為什麼要忌口 忌口這個詞我們都不陌生。生病中的忌口,一方面與服藥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藥後忌口,另一方面是要注意與病情的關係,要針對著疾病的寒、熱、虛、實、表、裡、上、下、五臟六腑等病因、病位、病性諸方面,結合食物的性、味全面加以考慮。凡於病不利的飲食... 2018年04月20日 中醫術語 暫無評論 閱讀 40 ℃ 次 閱讀全文
以毒攻毒類的中藥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以毒攻毒類的中藥有哪些?在我國醫學歷史上,就有“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那麼以毒攻毒類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以毒攻毒類的中藥,一起來看看。 以毒攻毒類的中藥有哪些 我國最古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藥”,藥沒有“毒”性就治不了病。所謂“以毒攻毒”,即指毒陷邪深、非攻不克之腫瘤,這類藥物具有攻堅蝕瘡、破瘀... 2018年04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9 ℃ 次 閱讀全文
如何煎中藥 煎煮中藥常見術語 養生之道網導讀:如何煎中藥,煎煮中藥常見術語。煎煮中藥很有講究,中藥煎煮的方法直接關係到中藥的藥效。那麼如何煎中藥?煎煮中藥常見術語,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下。 如何煎中藥 煎煮中藥常見術語 1、文火、武火 慢火煎謂之文火,急火煎謂之武文。前人有急煎取其生而疏蕩,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之說。一般煎藥先武後文,即開始用武火,煎沸後用文火。如《本草綱目》載先武後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 ... 2018年04月16日 中醫術語 暫無評論 閱讀 55 ℃ 次 閱讀全文
產後媽媽 宜服中藥生化湯 服用產後生化湯,有加速子宮復元,減輕腹痛和促進乳汁分泌等作用。如惡露過多,出血不止,甚至汗出氣短神疲,辨證屬熱,則不宜原方照服,應辨證加減變通使用,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生化湯首見於《傅青主女科》一書,方由當歸、川芎、桃仁、黑姜、炙草五味組成。用童便、黃酒各半煎服。其功用是專治因產後血虛陰虧血瘀留滯等。瘀血除去,新血始生,若單用破瘀則血愈傷,單用補益則血反滯。故方中用芎、歸及桃... 2018年04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48 ℃ 次 閱讀全文
脂肪四名捕 中藥配方減肥茶 在中醫“藥食同源”的理論下,性質平和,具有養生、保健的藥材早已被普遍食用,如時髦的減肥聖藥山楂、荷葉等。中醫依成因、體質等開立減肥處方,分四大類,各有不同的減肥配方。這四大類包括:胃熱濕阻型、脾虛濕阻型、肝郁氣滯型及肝腎陰虛型。因此,中藥減肥茶配方有如下四種: 清熱型 對像:30歲以下的白領發胖的原因是應酬多、飲食多油膩、工作壓力大等,造成體內熱量多餘,身體亢奮... 2018年03月2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5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