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養生要做五件事 春分已過去,清明很快就要到來了。清明時節有怎樣的氣候特點,又該如何去養生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清明養生的關鍵點,讓大家能夠根據節氣的變化,適當的安排自己的養生計劃。 A.“發”物不可多吃 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 2012年12月06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1 ℃ 次 閱讀全文
胡椒豬肚湯 【來源】 民間藥膳方 【用料】 胡椒12克,豬肚1個(約600克),蜜棗5枚。 【製作】 豬肚用生粉、鹽擦洗內外,洗淨。將胡椒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與蜜棗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3小時,調味後,飲湯吃豬肚、蜜棗。 【功效】 &nbs... 2012年12月06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2 ℃ 次 閱讀全文
春季必吃的養生纖體水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已經一步步走近了。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這是一樁樂事,輕裝上陣了。可苦惱的是由於冬天是“儲備”的季節,結果不僅僅能量儲備了,身體也儲備了不少不必要的“累贅”。下面為您介紹幾種春日裡的幾種果子,是養身纖體的極品。 嶺南果王 中醫認為,木瓜性味微酸,歸肝、脾經,可通絡舒筋,治療肢體腫痛,解酒毒、消食化滯。其含木瓜還原糖、齊墩果酸、... 2012年12月06日 春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閱讀全文
黑 米 原料介紹 黑米和紫米都是稻米中的珍貴品種,屬於糯米類。黑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經長期培育形成的一類特色品種。秈稻和糯稻均有黑色品種,其中黑米也分秈米型和粳米型兩類。 用黑米熬製的米粥清香油亮,軟糯適口,營養豐富,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因此被稱為“補血米”、“長壽米”;我國民間有“逢黑必補”之說。黑米外表墨黑,營養豐富,有“黑珍珠”和“世界... 2012年12月06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7 ℃ 次 閱讀全文
核桃鴨子 【來源】《仿膳菜譜》 【原料】核桃仁200克,荸薺150克,老鴨1只,雞泥100克,蛋清 ,玉米粉,味精,料酒,鹽,食油,蔥,生薑 ,油菜末各適量。 【製作】 1.將老鴨宰殺後用開水汆一遍,裝入盆內,加入蔥、生薑、食鹽、 料酒少許,上籠蒸熟透取出晾涼,去骨,把肉切成兩塊。 ... 2012年12月06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3 ℃ 次 閱讀全文
何首烏煮雞蛋 【來源】《大眾藥膳》 【原料】何首烏100克,雞蛋2個,蔥、生薑、食鹽、料酒、味精、豬油各適量。 【製作】 1.將何首烏洗淨,切成長3.3厘米、寬1.6 厘米的塊;把雞蛋、何首烏放入鋁鍋內, 加水適量,再放入蔥、生薑、食鹽、料酒等調料。 2. 將鋁鍋置武火上燒沸,文火熬至蛋熟,將蛋取出用清水泡一下,將蛋殼剝去,... 2012年12月05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79 ℃ 次 閱讀全文
枸杞蒸雞 【來源】民間方 【原料】枸杞15克,子母雞1只,蔥,生薑,清湯,食鹽,料酒,胡椒面,味精各適量 【製作】 1.將子母雞宰殺洗淨,放入鍋內,用沸水汆透,撈出沖洗乾淨,瀝 盡水分。 2.將枸杞裝入雞腹內,再將雞腹部朝上,放入... 2012年12月05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0 ℃ 次 閱讀全文
被誤傳的10種「營養禁忌」 “神話”1.吃碳水化合物會讓人長胖 實話實說:適當地攝入含碳食物不會直接導致體重增加。機體利用碳合成能量,長期不攝入含碳食物會出現疲乏無力。 “神話”2.每天喝2升水 實話實說:你需要補充每天從呼吸、糞便及出汗丟失的水分,但是沒有必要喝總共2升的水。因為很難測量每天你通過食物和飲料攝入的水分。但如果你的尿液是黃色透明的,那你處於一個好的狀態,沒必要多飲水;如果尿液... 2012年12月05日 飲食禁忌 暫無評論 閱讀 31 ℃ 次 閱讀全文
葛粉羹 【原料】《飲膳正要》 【製作】葛粉250克荊,荊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 【用法】將葛粉搗碎成細粉末,再製成麵條;把荊芥穗和淡豆豉用 水煮六七沸,去渣取汁,再將葛粉麵條放入淡豆豉汁中煮熟。 【功效】滋肝,祛風,開竅。適用於中風、言語謇澀、神志昏聵、 手足不遂、中老年人腦血管硬化及預防中風等。 &nb... 2012年12月05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5 ℃ 次 閱讀全文
12款春季排毒瘦身養生茶 針對節食者、體質浮腫者、愛吃肉者、希望刮油消脂者、便秘者等不同減肥情況配製,給大家推薦12種瘦身茶,讓愛美的你輕輕鬆鬆喝掉身上的脂肪。 1、節食者推薦喝烏龍茶 因節食減肥,吃得少,食物殘渣就不足,有時積存幾天才一次,很容易乾燥。推薦飲用烏龍茶。 原料:烏龍茶。 做法:簡單地用開水沖。 功效:助消化、去痰、解酒食油膩之毒、消脂。 2、浮腫者喝薏仁茶 浮腫的原因很多,如果是單純... 2012年12月04日 春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87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