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通暢 | 養生知識網


 



中醫養生 如何「敗春火」

 中醫養生 如何「敗春火」
養生之道網導讀:春天最容易上火了,怎麼才能“滅火”,健健康康地過春天?我們請中醫養生權威專家給大家支支招。 中醫養生敗春火 春火最易燒“頭面部” 雖然 “上火”只是老百姓的“土叫法”,並非專業術語,但它在中西醫裡,都有相對應的症狀。西醫把上火看作炎症反應,而中醫則認為,它們與人體不同臟腑的“火熱之邪”有關。這把&ldquo...



「雷火灸」 治眼病

 「雷火灸」 治眼病
與傳統灸法相比,“雷火灸”除具有溫熱穴位的物理作用外,還有其特殊的植物藥物配方而起的藥理作用,比其他艾灸更性烈,火力更峻猛,滲透力更強。用“雷火灸”治療許多眼病,如視網膜炎、視網膜退行性變、近視眼、老花眼、視力勞、干眼症、慢性角膜炎、白內障等,能更快地提高局部血液循環,迅速提高眼部的新陳代謝和分泌功能。因這種特殊配製的藥灸活血化瘀、通關利竅之力特別強,灸...



中醫養生7大法助你的身體氣血運行

 中醫養生7大法助你的身體氣血運行
按摩頭部經脈可讓氣血暢通 人體頭面頸項處穴位最多,共有76穴,佔全身361穴的21%。頭藏腦髓,髓為腎精所化,為腎所主。腦是神經中樞,是管理全身運動、感覺、語言和內臟活動的最高司令部。面部內應臟腑,為經脈之所會,氣化之所通。 人體十四正經,有手三陽經、足三陽經和任督二脈8條經脈循行起或止於頭面,故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腦為精明之府,又為髓海之所在,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諸陽之氣...



這個冬天不在凍 偏方預防凍瘡

 這個冬天不在凍 偏方預防凍瘡
對於冬天,大多數人都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冬天美麗的雪花,恨的是,冬天自己臉上、耳朵上、手上、腳上全是凍瘡。又痛又癢,還很難看,怎麼辦呢?現在,看看這些全方位的防凍瘡保健方法吧,保證今年的凍瘡不再找你。 一、凍瘡產生的原因: 凍瘡是冬天極為常見的皮膚病。是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皮膚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皮下小動脈發生痙攣收縮。產生血液瘀滯,使局部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胞受到損...



預防頸椎病首先要氣血通暢?

 預防頸椎病首先要氣血通暢?
長期處於空調環境裡,久坐辦公室工作,或長期使用電腦的人,頸肩部很容易疼痛、僵硬,這時觸及大杼穴就會有異常的壓痛感。 這是因為,不當的姿勢、過度的緊張使頸肩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脈氣受阻,大杼穴就容易氣血不通。同時,姿勢不良對脊柱骨質產生壓力,時間久了,產生骨質增生,也就是“骨病”,會加重大杼穴氣血淤阻的狀況。 因此,保持大杼穴氣血暢通,頸肩部經脈氣血的流通就有了保證...



中醫刮痧美容並非人人適宜

 中醫刮痧美容並非人人適宜
刮痧,這原本是醫療方面的方法,卻可將中西式美容合二為一。在皮膚紋理美容的同時進行穴位刮痧,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這是其它美容方法所不能及的。 刮痧排毒、刮痧減肥……如今不少美容院靠刮痧做起了美容生意。然而中醫專家提醒,刮痧要有醫師資格證的人才能操作,否則易對人造成傷害;而且刮痧雖好,但並非人人適用。 “刮痧可以促進皮膚柔潤光澤……有助於減肥”,...



中醫養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中醫養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養生之道網導讀:人體有很多穴位,所有的穴位中日常保健作用最大的只有10個要穴。常按這10要穴可以疏通經絡、減輕身體疲勞、延年益壽。那這10個要穴在哪裡呢?中醫經絡養生常按什麼部位保健康呢? 中醫養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三里內關穴,胸腹中妙訣。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腰背痛相連,殷門崑崙穴。 頭項若有病,後溪並風池。膝前兼胸脅,環跳與陽陵。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風池穴 取穴:...



身心失調 四十就老 太極健身 延緩衰老

 身心失調 四十就老 太極健身 延緩衰老
 一、“老”可怕嗎? 怕老是人之常情。衰老可以是抗拒嗎?衰老是人生的自然規律,其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有不老的藥方嗎?歷代帝王都夢想“萬歲”,千方百計通過求方士、上仙島尋求靈丹妙藥以圖個長生不老,結果絕沒有成功的。不老藥其實來自你的生活方式和身心調適。 現代醫學認為,人們要活到90歲甚至超越百歲並不是夢想,事實上科學家曾推算出人的自然壽命應是110歲至150歲...



每天勤梳頭能保養五臟

 每天勤梳頭能保養五臟
養生導讀:經常梳頭是中醫推崇的一種養生方法,有防治多種疾病的功效。那麼如何梳頭養生呢?每天勤梳頭能保養五臟,中醫教你如何梳理自己的頭髮,要注意選好一把好梳子很重要哦!跟著來學習梳頭養生的方法吧! 勤梳頭功效多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頭為身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發為血之餘、腎之華。”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匯聚於頭部,有近50個穴位,梳頭對這些穴位能起到按...



處暑至 16招幫助寶寶防秋燥

 處暑至 16招幫助寶寶防秋燥
養生導讀:處暑時節就到了,家有小寶寶的媽媽一定要注意了,天氣越來越乾燥,小心自己的孩子患上秋燥症!讓寶寶遠離秋燥,做好預防是關鍵,那麼寶寶怎麼防秋燥呢?首先要多喝水,下面教你16招,讓寶寶不受秋燥的困擾! 到了處暑時節,氣候慢慢由夏季轉向秋季,天氣逐漸變得乾燥,易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候。由於小兒皮膚嬌嫩,呼吸頻率高,腎臟對尿液的濃縮功能差,所以通過皮膚、肺和腎臟丟失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