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 | 養生知識網

 



小兒秋季腹瀉的防治

 小兒秋季腹瀉的防治
秋季腹瀉主要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病者多見於3歲以下尤其是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由於小兒胃腸功能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對較少,胃腸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發病後症狀又較重,所以稱為“小兒秋季腹瀉”。 該病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涕、咳嗽、發熱、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狀,大便每日數次,且伴有嘔吐、腹痛,容易被誤診為胃腸型感冒。本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起病急驟,體溫較...



捏脊療法 治小兒腹瀉

 捏脊療法 治小兒腹瀉
中醫認為:小兒腹瀉是脾胃功能失調或外感時邪所致,臨床可分為傷食瀉、驚嚇瀉、風寒瀉、濕熱瀉和脾虛瀉,小兒秋季腹瀉以脾虛瀉最為多見。小兒腹瀉除有大便不正常外,還可出現許多兼加證:如發熱、嘔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厭食、面黃、疲乏無力等。   對於小兒腹瀉,中醫常採用中藥內服、膏藥貼臍、飲食療法及推拿捏積等方法治療。吃中藥需要請大夫根據症狀體征、舌苔脈象進行辨證施治。貼臍的...



小兒遺尿中醫推拿療法

 小兒遺尿中醫推拿療法
 小兒遺尿是指3週歲以上的小兒在睡眠中小便自遺,醒後方覺的一種病症,俗稱“尿床”。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腦髓未充,智力未健,或正常排尿習慣尚未養成,而產生遺尿者,不屬病態。有的3歲以上的小兒偶然遺尿,亦不屬病態。本證病延日久,會影響小兒身心健康和正常生長發育,故應及早治療。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1. 下元虛寒型 睡中遺尿,一夜1至數次,小便清長,每遇白天疲勞,...



小兒咳喘靈沖劑

 小兒咳喘靈沖劑
    [主要成分]     麻黃、苦杏仁、甘草、生石膏、瓜萎、金銀花、板藍根。     [功能主治]     清肺平喘。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     [劑型、用法和劑量]     沖劑,每袋重10克。每服1袋,每日2—3次,3歲以下小兒酌減。溫開水沖服。     在非處方用藥中,另有口服液制劑。 &...



小兒便秘試試美味粥療

 小兒便秘試試美味粥療
小兒便秘是指小兒大便乾燥、堅硬、量少或排便困難,多因攝入食物及水量不足、餵養不當或突然改變飲食習慣等因素所致。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燥熱內結、腸胃積熱,或熱病傷陰、腸道津枯或乳食積滯、結積中焦,或氣血不足、腸道失於濡潤等引起。當以通腑瀉熱、潤腸通便為治,可選用下列食療方。 酥蜜粥--酥油、蜂蜜各30克,大米100克。將大米淘淨,煮粥,待熟時調入蜂蜜、酥油,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冬天小兒咳嗽怎樣治療 試試小兒推拿

 冬天小兒咳嗽怎樣治療 試試小兒推拿
養生導讀:冬天小兒咳嗽怎樣治療?試試小兒推拿。小兒咳嗽是小兒疾病常見的一個症狀,一年四季均可以發病。冬天小兒咳嗽怎樣治療?試試小兒推拿,一起來看看吧。 小兒由於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健全、體質和抵抗力較為低下,咳喘者更多。小兒咳嗽在治療同時,可以配合家庭自我推拿治療和保健。 小兒推拿是中醫推拿的一種,適用於6歲以下的兒童,通過對特定穴位和部位的刺激,既可以讓孩子氣血調和經絡通暢起到不...



應如何觀察及對應小兒營養不良

 應如何觀察及對應小兒營養不良
祖國醫學中的疳症說的就是這類疾病。這裡的疳有兩層含義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兒無節制地吃肥甘厚膩,損傷脾胃,形成疳症,說明它的病因;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氣液乾涸,形體羸瘦,說明它的症狀。 一般症狀 兒童營養不良最早出現的症狀是體重減輕,消瘦,皮下脂肪減少,皮膚毛髮乾澀、彈性小,面色焦黃,精神不振,活動減少,肌肉無力。輕度營養不良對孩子的早期身高沒有影響,長期尤其重度營養不良則可使孩...



家有小孩:常備15種小兒藥

 家有小孩:常備15種小兒藥
養生之道網:家有小孩,家長要提前買好藥應急,那麼小兒家庭常備藥清單您知道嗎?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小兒家庭常備藥清單,總結了15種家庭必備的小兒藥,供參考。 1、小兒咽扁沖劑 當寶寶發熱,並口舌生瘡、咳嗽痰黃,伴咽炎、喉炎、扁桃體炎時,表明身體有肺胃實熱,可服用小兒咽扁沖劑。養生之道網提醒,該藥要用開水沖服。 用法:每袋為8g。1-2歲每次服用4g,天天2次。3-5歲每次服用4g,天天3次。6-1...



小兒發熱的推拿療法

 小兒發熱的推拿療法
 秋冬季節,氣候變化多端,兒科發熱的門診病人漸漸多了起來。除藥物治療外,還可試試推拿按摩。 外感發熱:患兒怕冷畏寒,發熱而無汗或汗少,鼻塞,咳嗽,流清涕,舌苔薄白。   沿患兒前臂內側正中線,從下往上推按;按揉風池(項後,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彎橫紋盡頭處)、大椎(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十宣(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等穴...



小兒食積 中藥來調理

 小兒食積 中藥來調理
食積中醫又稱“積滯”,屬於中醫兒科學的特有病名。它包括現代醫學的慢性消化不良、輕度營養不良等症,是多種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統慢性功能紊亂。 小兒食積,中醫認為主要是由於過食油膩厚味的食品,聚積不化,氣滯不行所致,也稱為傷食、宿食。此病較多見於3歲前的嬰幼兒。若治療不當,積滯日久,遷延失治,脾胃功能嚴重損害,可導致營養及生長發育障礙而轉化為“疳症”。 陳可靜醫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