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病冬治」源於中醫古籍《黃帝內經》 養生之道網導讀:“夏病冬治”源於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中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等觀點,提醒人們要根據四時變化來調整人體的陰陽虛實,非常有指導意義。“夏病冬治”源於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一起來瞭解下。 “夏病冬治”源於中醫古籍《黃帝內經》 “夏病冬治”源於中醫古籍《黃帝內... 2018年03月26日 中醫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51 ℃ 次 閱讀全文
六味地黃丸能治陽痿嗎 養生之道網導讀:六味地黃丸能治陽痿嗎?六味地黃丸從古至今都是補腎絕佳的藥物,那麼六味地黃丸能治陽痿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說法。 六味地黃丸能治陽痿嗎 六味地黃丸是常見的中成藥,主要由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這六種藥材組成,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六味地黃丸還具有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改善腎功能、促進... 2018年03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82 ℃ 次 閱讀全文
腎陰虛與腎陽虛的不同症狀 腎陰虛主要症狀是腰膝酸軟,五心煩熱,更會有以下諸症:眩暈耳鳴、形體消瘦、失眠多夢、顴紅潮熱、盜汗、咽干、男子陽痿,遺精早洩,婦女經少、經閉、崩漏、不孕、尿短赤黃。補腎陰虛的藥物多是甘寒藥,如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西洋參等,中成藥的代表是六味地黃丸。 腎陽虛表現為面色白或黝黑、腰膝酸疼、精神不振、手足冰冷、畏寒怕風、腹瀉、身體... 2018年03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9 ℃ 次 閱讀全文
五大症狀表明女人腎虛 養生之道網導讀:腎虛每個女人都會有,你知道腎虛的危害嗎?如果女人懷孕的時候出現依然腎虛血少,不好好調理,生出的寶寶將來很有可能會個子矮呢,女人們可要提高警惕哦! 女性腎虛 女人腎虛血少 生出的孩子可能會個子矮 腎藏精,主骨,生髓,血可以生精養骨。如果天生稟賦不足,腎氣虛,血也少,骨不得養,個子就長不高。有些家長個子並不矮,孩子卻長不高,原因就在於家長把這種腎虛血少的體質遺傳給了... 2018年02月25日 孕婦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49 ℃ 次 閱讀全文
腿腳不好要補腎 很多骨關節炎患者容易因受涼導致病情加重。這時大家都知道要在進行積極治療的同時,做到保暖、補鈣。但很多人還不知道,補腎對骨關節炎患者特別是中年婦女來說,尤其需要引起重視。 按照中醫理論,治療膝骨關節炎一般從補肝腎入手。女性在中年以後,肝腎精血逐漸虛弱,絕經以後肝腎功能更加衰弱,可直接導致筋骨失養。因此,骨關節炎患者特別是絕經以後的婦女,更要注意滋補肝腎。 如何補腎?食補最佳。... 2018年02月2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9 ℃ 次 閱讀全文
補腎良藥——六味地黃丸 養生之道網導讀:補腎良藥,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是一種最出名的補腎良藥,那麼六味地黃丸由什麼藥組成?又有什麼功效作用?下面就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六味地黃丸吧。 【方劑名稱】六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藥120克、澤瀉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 【製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35~50g與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110g製成小... 2018年02月05日 中醫方劑 暫無評論 閱讀 278 ℃ 次 閱讀全文
臟腑辨證治咳嗽 咳嗽是冬季常見病,對於咳嗽的治療,有多種方法,僅從臟腑辨證來說,《素問·咳論篇》就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的說法。以下就從五臟入手,介紹不同類型咳嗽的辨證方法。 心咳:表現為咳嗽,咳吐白痰。咳嗽時伴有胸悶,心慌,胸口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舌尖紅等。治宜舒胸養心止咳,藥用養心丸、鎮咳散、清心止咳湯。 肝咳:表現為咳嗽,有少量黃痰。咳嗽時伴兩脅下疼,胃脘... 2018年01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0 ℃ 次 閱讀全文
「四字經」養生要訣幫助白領護好肝 養生之道網導讀:白領過大的工作量、常常使人精神疲勞、肉體乏頓,這些都是導致肝病的元兇,研究表明肝臟問題多是白領熬出來的。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盤點上班族的養生秘方,保護白領的肝。 忙碌勞頓的白領更易得肝病 工作勞累、精神緊張、經常熬夜的人患肝病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對此,肝病專家分析,酗酒、疲勞、吃發霉的花生等不良生活習慣使人最容易得肝病。 肝臟是人體最敏感、脆弱的器官,勞累、... 2018年01月01日 白領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閱讀全文
小兒腦癱的中醫治療方法 養生導讀:腦性癱瘓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後一個月內,各種原因造成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簡稱腦癱。小兒腦癱是一種因多種原因導致的腦實質損害,如外傷、感染、出血等都可能導致腦癱的發生。其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癲癇、行為異常、感知異常等。常致終生傷殘,影響正常生活。腦癱屬於中醫“五遲”、“五軟”、“五硬”、“痿證”、&ldqu... 2017年12月20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76 ℃ 次 閱讀全文
中藥養生要看體質 在傳統養生中,中藥養生是不可或缺的養生方法。然而,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中藥來養生呢?中醫認為,只有體質虛的人才適合用中藥來養生,而體虛又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大類。不同的體質,中藥養生的方法又個各有不同。 一、氣虛 氣虛機體因臟腑功能衰退、元氣不足而出現的全身性虛弱症狀的總稱。氣虛證多因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大病久病或衰老所致。 臨床表現為: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 2017年12月1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0 ℃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