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 | 養生知識網

 



小兒食積 中藥來調理

 小兒食積 中藥來調理
食積中醫又稱“積滯”,屬於中醫兒科學的特有病名。它包括現代醫學的慢性消化不良、輕度營養不良等症,是多種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統慢性功能紊亂。 小兒食積,中醫認為主要是由於過食油膩厚味的食品,聚積不化,氣滯不行所致,也稱為傷食、宿食。此病較多見於3歲前的嬰幼兒。若治療不當,積滯日久,遷延失治,脾胃功能嚴重損害,可導致營養及生長發育障礙而轉化為“疳症”。 ...



寶貝鼻炎食療調理法

 寶貝鼻炎食療調理法
食療調理法 辛夷花煲雞蛋:辛夷花10克,雞蛋1-2個,加水適量同煲,蛋熟後去蛋殼,再煮片刻,飲湯吃蛋,常服有效。 蒼耳子煲瘦肉:蒼耳子12克,豬瘦肉50克,加水適量,煮60鐘,食鹽調味,食肉飲湯,常服有效。也可用蒼耳子根30克代蒼耳子。 柏葉豬鼻湯:生柏葉15克,石斛6克,柴胡3克,豬鼻肉30克刮洗乾淨,加水3碗,煎成大半碗,去渣取汁,加入蜂蜜30克,30度米酒15克,和勻,分次飲之。3劑為一療程,連服3...



女人血氣不足怎麼調理

 女人血氣不足怎麼調理
養生之道網導讀:女人血氣不足怎麼調理?血氣不足主要發生在女性朋友身上,氣血不足危害女性健康。那麼女人血氣不足怎麼調理?下面一起來看看女人血氣不足的調理方法。 女人血氣不足怎麼調理 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引起早衰的病變。氣虛,即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等。血虛,面色無華萎黃、皮膚...



食療小處方 調理治感冒

 食療小處方 調理治感冒
養生導讀:現在這個季節,由於天氣的多變,很多人很容易感冒。感冒分兩種:一種叫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另一種是普通感冒,俗稱“傷風”。普通感冒,除了服用感冒藥之外,傳統的食療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現給大家提供幾種食療小處方,既能享受美味,又可增強抵抗力,一舉兩得,何不為之。 一、推薦粥類 1、大米薑醋粥 做法:大米50~100克,生薑3克,入沙鍋同煮1~2沸,再放入連...



女性宮寒怎麼調理

 女性宮寒怎麼調理
養生之道網導讀:女性宮寒怎麼調理,有句話叫做“十女九寒”,女性冬天手腳冰涼、痛經都是宮寒的表現,那麼女性宮寒怎麼調理?下面一起來看看女性宮寒的調理方法。 所謂宮寒,是指婦女腎陽不足,胞宮失於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脈沉緊、舌苔薄白多津為主要症狀者。宮寒是中醫理論下的病名,不能與西醫的具體病名來套,但是西醫臨床常見的一些婦科急慢...



太極拳由內到外調理你的身體

 太極拳由內到外調理你的身體
 姚明加盟NBA後,NBA為其設計的官方形象廣告都是打太極拳;大美女林嘉欣更是推崇太極的健身作用,在一次慈善活動中她表示練太極對身體很好,非常健康,不但適合普通人,對患者也很有好處,可以多多練習。 太極引領時尚 太極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瑰寶,它是一項心靜體松、柔緩自然、連綿不斷、動靜結合、著重自我控制和意氣誘導的健身運動。它的動作柔和平穩、細膩委婉,感情的抒發、氣息的...



中醫調理五種失眠 讓你夜夜安睡

 中醫調理五種失眠 讓你夜夜安睡
  睡不踏實、入睡困難、時睡時醒、整晚失眠……各種各樣的睡眠問題困擾著人們。長期的失眠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甚至會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下面,愛美網小編教你幾個妙招,提高睡眠質量。 一、睡不踏實:氣血不足 這類患者多屬於氣血不足型。通常表現為每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時還會出現心慌。 在治療上,這類患者主要以養血安神為...



孕婦貧血 推薦飲食來調理

 孕婦貧血 推薦飲食來調理
養生導讀:孕婦是備受關注的對象,由於懷孕期間特殊的生理特徵,孕期的婦女出現貧血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如果准媽媽長期貧血,腦供血不足,血中含氧量不足就容易導致暈倒。在這裡,醒准媽媽們,比起補血的口服液,最好先用飲食來調理,下面幾款營養食譜就是准媽媽不錯的選擇。 一、黃芪雞汁粥。 材料:重1000~1500克的母雞1只;黃芪15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母雞剖洗乾淨濃煎雞汁,將黃芪煎汁,加入大米1...



調理睡眠必不可少的八個食療方

 調理睡眠必不可少的八個食療方
養生導讀: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夜生活的豐富,娛樂工具的增多,人們越來越不重視睡眠的力量,睡眠不足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有的人也想要擁有好的睡眠,但是現代生活的快節奏,高壓力,及自身的不注意也是影響大眾睡眠的敵手。失眠,多夢等不良的睡眠折騰的人愈加疲憊煩躁,所以,如何做才能改善自己的睡眠呢? 睡眠的很重要性。 1、睡眠可以提高脾臟和骨髓的造血機能,所以睡眠不足易致貧血。 2、可以...



媽媽要如何正確調理「疰夏」寶寶

 媽媽要如何正確調理「疰夏」寶寶
寶寶其實是非常的脆弱的,夏季很容易出現疰夏現象,疰夏的發生與夏季的氣候特點密切相關,夏季多熱多濕,暑濕之邪侵入身體會損害脾胃,使脾胃運化失調,全身的氣機不暢,不僅產生諸多消化道症狀,還給身體帶來種種不適。 一到夏天,原本活蹦亂跳的寶寶開始打蔫兒,不愛動也不愛吃飯、臉色發黃、大便也不像往常那麼規律了,摸著身上總是熱熱的,去醫院檢查又都正常,可把媽媽急壞了。 這種現象中醫稱之為"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