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的功效與作用介紹 養生導讀:當歸,別名干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金當歸、當歸身、涵歸尾、土當歸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可入藥,是最常用的中藥之一。當歸也可用於鹵製品配料中,其主要特點是去腥增香,增加肉製品和藥香味。 功能主治 【性味】味甘;辛;苦;性溫 【歸經】歸肝;心;脾經 ... 2021年12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3 ℃ 次 閱讀全文
白茅根的作用和功效 白茅根的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1《本經》:"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 2《別錄》:"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 3《日華子本草》:"主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瀝。" 4《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婦人崩漏下血。" 5《... 2021年12月05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9 ℃ 次 閱讀全文
唾液的10大神奇功效 養生之道網導讀:150歲的印度人說自己的長壽秘訣是:每一口飯,或菜,細嚼慢咽,嚼上三十二次,還有我喝水,或飲料時,讓它們在口裡呆一陣,等一會兒再吞下去,就這些方法,幫助我活到了150歲。 一、口水的成份與功用 口水能美容祛病延壽 唾液,俗稱“口水”,是由唾液腺分泌出來... 2021年11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 ℃ 次 閱讀全文
五指毛桃的作用與功效 五指毛桃的作用: 五指毛桃根--五指毛桃,別名佛掌榕、粗葉榕,《廣州植物誌》廣東通稱“五爪龍”,又名五爪毛桃、五爪牛奶、土黃芪、南芪等。植物形態,小灌木或小喬木,全株莖果皮葉含乳液,根皮有香氣。其成份:含有機酸、氨基酸、三萜、生物鹼、香豆精等。《中華藥典》記載,五指毛桃味辛甘、性平、微溫,其功能:具有益氣補虛、行氣解郁、壯筋活絡、健脾化濕、止咳化痰等功效。 ... 2021年11月2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1 ℃ 次 閱讀全文
杜仲藥用功效的歷史發展 人們自從發現了杜仲這種“強健筋骨”的植物後,歷代醫藥學家開始對其藥性進行了長期不懈的研究。東漢以後,歷代本草著作層出不窮,均對杜仲有所記載,隨著中醫藥學的發展,對杜仲的認識也不斷的深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9年) 名醫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對各種藥物補充了大量新內容,增加了杜仲藥性的新認識、新的功能和異名、具體產地和采收時間等,第一次明... 2021年11月0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 ℃ 次 閱讀全文
艾條的功效和作用 溫灸養生是通過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散發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釋放按摩,按摩中著重全身各部位的協調,身體系統與精神意識的和諧,同時在人體的背部用中醫刮痧、拔罐、舒經活絡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經絡、淋巴排毒,以達到舒緩壓力、放鬆神經、調節五臟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氣滯血淤、腫脹酸麻,使人... 2021年11月0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 ℃ 次 閱讀全文
健康膚色 吃藥膳也能吃出來 冰糖黃精湯 【來源】《閩東本草》 【原料】黃精30克冰糖50克 【製作】黃精用冷水泡發,加冰糖,用小火煎煮1小時即成。 【用法】吃黃精,喝湯,每日2次。 【功效】滋陰,潤心肺。適用於身體虛弱、肺虛咳嗽及肺結核或支氣管擴大、低熱、咯血以及婦女低熱、白帶等病症。 百合粥治結核 【來源】《本草綱目》 【原料】百合30克(千百合碾粉20克)糯米50克冰糖適量 【製作】百合剝皮去須切碎(或干百合粉)與糯米... 2021年10月1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 ℃ 次 閱讀全文
夏枯草的功效和作用 夏枯草的功效: 清肝、散結、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症;葉可代茶。 治淋巴結核、甲狀腺腫大、瘰疬、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 1、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調下。 2、赤白帶下。夏... 2021年10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0 ℃ 次 閱讀全文
三七的功效與作用 三七的功效: 止血,散瘀,消腫,定痛。 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產後血暈,惡露不下,跌扑瘀血,外傷出血,癰腫疼痛。 1《綱目》:止血,散血,定痛。 金刃箭傷,跌扑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 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 2021年09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2 ℃ 次 閱讀全文
艾灸流行有理 因養生功效大 艾灸是我們老祖先傳承下來的保健良方,它能溫經散寒、消淤散結,除了日常保健,還能協助高血壓、盆腔炎等病的治療。 艾灸時是躺是坐要看穴位位置 艾絨製成的艾炷、艾條(艾條在藥店可以買到),點燃後,熏灸身體相應的穴位,能治病防病。 "艾灸取穴是否正確,直接影響灸治效果,灸前必須選好體位,坐點坐灸,臥點臥灸,使體位與點 相統一。" 艾灸具有溫經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調和營衛,振興機體功能的... 2021年09月2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1 ℃ 次 閱讀全文